江苏扬州——卢氏盐商住宅

标签:
旅游原创摄影扬州卢绍绪卢氏盐商住宅 |
分类: 园林庭院 |
卢氏盐商住宅坐落于扬州市康山街22号,盐宗庙(曾公祠)西侧,卢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是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盐商住宅建筑之一,当时卢绍绪以“卢庆云堂”名义,花了八千两银子购得康山街南北两块空地,占地约5000平方米,在此建造七开间房屋七进,各种厢、披、廊、亭合计二百余间,前后走廊十三道,大小天井十七方。整个宅地历时三年建成,共费银七万八千九百两,为晚清扬州住宅之最。主要建筑有百宴厅、藏书楼、意园等,从外表看古宅青砖黛瓦与一般住宅无异,但置身其中,一种“藏富不露”的恢宏之气扑面而来。
卢氏古宅目前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由市政府 拨款进 卢氏盐商住宅卢氏盐商住宅行全面修缮,于2006年5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是扬州市接待城市贵宾的标志性品牌。
整个卢宅构筑考究、豪华气派。进入仪门,为照厅,照厅后有厅两进,前厅为正厅,后为二厅,皆面阔七间,以当中三间为主厅,两旁作会客、读书之用。其后为女厅,再后为住宅楼厅两进,皆面阔七间。
令人感到痛惜的是,最为豪华的照厅、正厅、二厅、女厅四进房屋在一次大火中付之一炬。卢氏园中的门楼、住宅楼、意园、藏书楼等,为保存完好的原有建筑。宅后为卢氏园的意园。西南有凉亭一座,园北有“水面来风”旧馆,在绿树的掩映下古朴而苍凉。旧馆前有长廊,中有月门通庭院。廊前有池,池中置假山湖石,一泓碧水有暗道通馆内院落,让人有曲水通幽之感。旧馆后有装修考究的藏书楼一座,保存得相当完好。藏书楼西侧有一架在扬州罕见的百余年古紫藤,茂密的藤萝蓊蓊郁郁地爬满了藏书楼的西侧。
上世纪50年代初这里是军管营房,苏北军区服装厂就设在这里。1958年大办工业时,成了扬州制药厂,后又被五一食品厂使用,1981年的一场大火使这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清代建筑物精华部分化为灰烬。修复后的卢宅保留了以前的风貌和原建筑的一砖一瓦,现在的工艺和布局跟原先一样。
目前,在扬子江集团的经营管理下,卢氏古宅己成为品味淮扬饮食文化与清代盐商建筑文化的清雅之处。淮海厅、兰馨厅、涵碧厅、怡情楼,厅厅相连,厅堂阔大,可设宴百席,气派非凡。
1:下图:卢氏盐商住宅,东侧紧邻是盐宗庙(曾公祠)。
2:
3:
4:下图:临街朝南的大门气派而考究。门楣上的砖雕异常精美,虽经沧桑岁月,但仍可辨出砖雕上活灵活现、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
5:下图:大门上砖雕局部。
6:下图:大门上砖雕局部。
7:
8:下图:第二进对厅的仪门。
10:下图:仪门上砖雕局部。
11:下图:第三进是庆云堂,这里是卢氏大宅中最豪华的宴会场所,可筵开十席,同时接待百名宾朋,人称百宴厅。堂前廊柱联上联“秋月照人,春风坐我;”下联“青山当户,白云过庭。”是姜桂林题写。此联摘自《南雁荡山》:“。。。春风坐我,我坐春风。。。。”意谓风我一体,温暖和煦。
12:下图:上联:秋月照人,春风坐我;下联:青山当户,白云过庭。落款:二石。
13:下图:姜桂林,1946年出生,扬州人,因患胆结石、肾结石之疾,93年后自号二石、二石道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竹西印社副社长。
14:下图:正堂上悬匾:庆云堂(没拍摄到)。堂上屏风抱柱联上联“素壁云晖,绮户重开陈百席;”下联“华堂雨集,高朋满座进千觞。”是扬州书法家顾大风所题。堂上屏风挂联上联“花雨禅心俱寂:”下联“松风鸟语同清。”是曾国藩长子曾纪泽题写赠给李瀚章的。
15:下图:上联:花雨禅心俱寂:下联:松风鸟语同清。上款:筱泉世大兄先生大人正篆。下款:勏刚曾纪泽。(注:筱泉——李瀚章(1821-1899年),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年自号钝叟,谥勤恪,后人多尊称其李勤恪公,合肥东乡人(今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祠堂郢村人)。李文安的长子,其二弟是李鸿章。勏刚曾纪泽——曾纪泽(1839-1890),清末著名外交家,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
16:下图:曾纪泽(1839-1890),清末著名外交家,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少负俊才”,1870年(同治九年)由荫生补户部员外郎,1877年(光绪三年)承袭一等勇毅侯。1878年(光绪四年)充出使英法大臣,补太常寺少卿,转大理寺。从光绪四年至光绪十一年(1878年至1885年)他作为清政府的外交官员,奉命出使英、法、俄等国。在这期间,他恪守“替国家保全大局”的信条,极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折不挠,与列强唇枪舌剑,在外交上取得很大的成就。
17:
18:下图:八角门内是庆云堂西厢小花园。
19:下图:庆云堂西厢小花园。
20:下图:图右边是二进对厅的走廊。
21:下图:卢宅最东面的火巷,与盐宗庙一墙之隔。这条火巷其实是主干道,每进院落都有门通往这里,也可一直通向后花园意园。
22:下图:庆云堂后面走廊。
23:下图:这个是第四进淮海厅西厢前的小花园。
24:下图:淮海厅西厢前的小花园。
25:下图:第四进淮海厅前的天井。
26:下图:淮海厅东厢前小花园。
27:
28:下图:淮海厅和其他大厅一样,楠木作柱,金砖墁地,长窗,裙板上刻花瓶什锦图案,廊轩构架上施木雕花卉,好一派豪华气象。
29:下图:淮海厅正堂高挂由吴大澂所题的篆书“淮海?(左旁:上“止”下“火”,右旁:“舟”)春”匾额,额下抱柱联上联“屑玉披沙品清洁;”下联“熬霜煮雪利丰盈。”是杨小扬题写,这一幅对联在旧时盐店里经常都会见到。
30:下图:淮海厅正堂匾额:“淮海?春” 落款:愙斋吴大澂。
31:下图:吴大澂(chéng)(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
吴大澂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
32:下图:“淮海?春”额下抱柱联上联:屑玉披沙品清洁;下联:熬霜煮雪利丰盈。落款:抑之。
33:下图:杨小扬,字抑之,1953年11月出生,江苏扬州人。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扬州市文联副主席、扬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扬州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师从林散之、魏之祯、桑愉等先生,工楷书,擅行草。曾参加《中日书法大展》、《第十六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等国内外重要书法展事。作书之余,偶弄丹青,略得前人清简冷逸气息。
34:下图:如今的卢宅中的卢氏古宅餐厅也是一大特色,餐厅在老宅子内,高大的立柱,反射光泽的漫地青砖,古色古香的匾额,精巧的方厅跨院组成了古宅餐厅独一无二的特色。
35:
36:
37:下图:靠西厢的木板墙上挂有一篆书联,上联“古剑不磨留养气;”下联“异书多读当加餐。”看不清是谁人题写。
38:下图:关于这幅对联,清代政治家孙家鼐曾经写过“古剑不磨留养气;旧书重读当加餐。”而左宗棠也曾留下这样的手迹:“古剑不磨留养气;异书多读当加餐。”二者虽只有两字不同,但意境却大异其趣。两副对联,谁仿谁?孙家鼐与左宗棠为同时代人,左比孙大15岁,年龄不应成为考证的依据。左、孙两“古剑”都曾以病求退,故联显心迹。
两者在追求修身养性的同时,孙氏“重读旧书”以图温故而知新,左氏“多读异书”兼收并蓄,相信“开卷有益”。 显然,左氏的眼界要高阔于孙氏。正因为如此,孙氏以办学育人流芳后世,而左氏则一生征战,以收复新疆功盖千古。
39:下图:第五进的正厅是兰馨厅,由三个厅组成,面阔七间皆为二层楼阁,雕梁画栋,让人想起珠帘暮卷的感觉。兰馨厅东面是兰影厅,而西面是兰风厅。
40:下图:这里本是卢家女眷接待宾客和亲朋的厅堂,现在也用作餐饮之地。
第六进正厅是盐娱厅,整座房子共分隔开为六间餐厅,正厅为盐娱厅,盐娱厅的东面是盐贵厅、盐信厅和盐孝厅;而西面是盐忠厅和盐义厅。(没进厅内拍摄)
41:下图:第七进南面的涵碧楼(背靠盐娱厅)和北面怡晴楼(背靠盐德厅)为南北相对的二层廊屋,以天井隔开,外廊相接。为内宅楼,夹在前面的盐娱厅和后面的盐德厅中间,又可成为一个独立位,这两座楼房是卢氏一家人居住的地方。涵碧楼地下分作三间厅,正厅是盐和厅,其东面是盐慧厅,西面是盐达厅,现在用作餐厅。
42:下图:怡晴楼地下也是分作三间厅,正厅是盐韵厅,其东面是盐勇厅,西面是盐儒厅,现在用作餐厅。怡晴楼背后是盐德厅,盐德厅为第七进最后的房屋。厅内现在也是摆满餐桌,厅内空无一人,为避嫌而不敢冒进。
43:下图:火巷北面尽头,在内宅入口处设一廊屋,因为这里是后宅的主要入口,旧时应该有门。廊屋下,东面围墙上新镶嵌一铜板浮雕,文字部分讲述盐商卢宅的故事。
44:下图:把图放大后勉强可读。
45:下图:站在火巷尽头向南回望,前面盖有瓦面的就是廊屋。南方尽头处也有一间廊屋,是有门的。
46:下图:走过后厨房便进入到卢宅的后花园——意园。
47:下图:后花园的前部是水池,水池的后面是廊道,廊前石舫设亭,亭前置曲桥。这座曲桥是和火巷对接的。从廊道上进入月洞门,里面庭屋是旧时的书斋,现在是接待贵宾的饭厅。
48:下图:从弯曲小路走过去便是盐奢厅(紫藤厅),最后面就是卢宅的后门,盐奢厅前还有个“园中园”,可惜没有行进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