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西园、第五泉、康、乾御碑亭

标签:
旅游原创摄影扬州西园、第五泉康、乾御碑亭 |
分类: 园林庭院 |
1:下图:粉红色圈为西园。
2:下图: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前面见到的是进入西园的圆拱门。
3:下图:门上石额篆书“真赏”是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邓石如题写。
4:下图:“真赏”落款:邓石如。
5:下图: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6:下图:外墙上嵌有星悟禅师兰花石刻一方,并有题诗:“满庭风露接孤尘,怅望千秋亦有因。早识遗踪未摇落,不须回首问灵均。”诗后跋云:“癸巳冬,诚念师南归,属悟主平山堂。堂为文忠公之遗,悟系出欧阳,乐寻遐概,适画墨兰,悠然有思,爰诗以识之云尔”。下署“六一头陀星悟”。星悟和尚,无资料可查,只知他在清光绪年间在平山堂前葬过一对白鹤的故事。
7:
8:
9:
10:
11:下图:康熙御碑亭位于第五泉南侧,为四角方亭,单檐,歇山屋顶,架空花脊,灰色小瓦覆盖,四面廊,廊内砖砌到顶,且在南、北、西三面设“∩”形门。
12:下图:在南、北墙上分别开设扇面形透空窗各两扇,一一对称;在西面墙上设透空窗两扇,可观“天下第五泉”等景色。廊墙内外均涂白色,外设红色亭柱12根和坐栏,坐栏下有透空砖砌基础,地面铺设水磨青砖。
13:下图:东面廊墙壁上置长方形康熙御诗碑,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祖南巡时,赐扬州知府高承爵御制《题杭州灵隐寺》五言诗。高承爵勒石建亭以奉。
。
14:下图:碑文云:“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灵隐。在此石刻(阴刻)上方有一正方形康熙御印“康熙御笔之宝”。
15:下图:碑文拓片: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灵隐。
御印“康熙御笔之宝”。
16:
17:下图:“天下第五泉”位于扬州蜀岗中峰大明寺康熙、乾隆御花园内,就是历来为人称颂的西园。图中左上角建筑为康熙御碑亭。
18:下图:唐代状元张又新、唐代刑部侍郎刘公伯、茶圣陆羽皆为此泉作记。
19:下图:乾隆皇帝三度临幸大明寺御花园内,茶兴助其诗兴:“有冽蜀岗上,春来玉乳香。”真是:“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20:下图:水岛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应庚开凿山池种莲花而得,并于井上建环亭,由著名书法家、吏部王澍书“天下第五泉”。此五字后来临刻嵌在大明寺山门牌坊东面墙上。
21:下图:过去此处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说,明代大明寺僧沧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叶,两淮巡盐御史徐九皋书“第五泉”三字,青石红字,字形丰腴壮丽,人称此为“下院井”。
22:下图:“第五泉”三字,碑高二米,明嘉靖中叶,两淮巡盐御史徐九皋书。徐九皋,字远卿,余姚人,嘉靖八年(1529)
进士,初为官时任信阳县令,后升为两淮巡盐御史。
23:下图:待月亭在第五泉北侧。亭为六角重檐,小瓦竖脊,攒尖顶,面南设一小门,东与黄石假山山洞相通,周边设八边形观景窗4个,亭内设圆石桌1张、圆石凳4张。
24:下图:檐间面南悬黑底、白字“待月亭”匾额,为扬州著名书法家魏之祯所书。
25:下图:“待月亭”扬州著名书法家魏之祯所书。
26:下图:魏之祯(1916—1992),字诚生,号心饮。江苏南京人。书法先后受教于涂晓征、刘霈孙、王伯沆、王东培、黄霭农,篆刻受益于唐醉石、邹梦禅。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曾任扬州市广陵区政协副主席、绿杨诗社副社长。遗著有《魏之祯先生书印作品选集》。其篆刻呈现出浙派风韵,优雅沉着,在扬州印坛显得有些特别。
27:
28:
29:下图:与第五泉相邻的是乾隆御碑亭,亭为四方形,飞檐翘角,四面廊柱相撑,三面全敞,北墙嵌有三方御碑,是乾隆三次南巡游平山堂所作诗原迹石刻。
30:下图:帝王书法,历来为书法家所喜欢。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来扬州,曾在扬州留下许多墨宝。其中,位于平山堂西园的御碑亭,是康熙、乾隆留在扬州的代表作。
31:下图:从御诗的字里行间可看出,乾隆对欧阳修的敬慕之情,借游平山堂进行廉政教育,要求官员们效法欧阳修省刑薄敛,道德教化,体恤民情。
32:下图:拓片第一首是乾隆十六年(1751)所作《辛未春仲平山堂》:“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馥馥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香色助清欢。”乾隆辛未春仲平山堂作。御笔。
33:下图:拓片第二首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所作《平山堂一律》:“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不禁。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春巡处处前徽仰,到此尤廑吁俊心。”乾隆丁丒仲春平山堂一律。御笔。
34:下图:拓片第三首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作《游平山堂》:“画舫轻移邗水滨,人思六一重游巡。阴阴叶色今迎夏,衮衮花光昨饯春。巧法底须夸激水,淳风惟是惭投薪。江南山可平筵望,望岂因山因忆民。”。壬午四月朔日游平山堂作。御笔。
35:下图:在美泉亭东侧岸边,有一座黄石大假山拔地破水而出,高五丈有余,此山是1963年清乾隆年间叠石名家王庭余(扬州堡城人)的后裔扬州当代叠石家王老七利用园中旧石堆叠而成的佳作。山顶主峰突兀,峰峦起伏。山背悬崖峭壁,气势雄伟。山背与陡坡相夹而成狭长的深谷,形成“一线天”的景观。图中水池对岸红柱为美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