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2016-09-16 18:00:00)
标签:

善无畏

神通寺

四门塔

九顶松

朗公

分类: 参访佛寺影像札记

    中国佛教盛行,佛塔林立,时至今日,在中华大地上能有幸千年不倒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两座单体佛塔建筑,当属分别建于公元520年的嵩山环抱中的嵩岳寺密檐塔和建成于公元611年的历城神通寺亭阁式四门塔。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踏着访古探幽的好奇心,来到了比邻济南城南的历城,一路沿河而觅,终于在一座山谷掩映间找到了那座神奇的四门古塔,从此牵扯出一段隋文帝成就帝业的传奇故事。

      神通寺本称做朗公寺,隋开皇三年(583)隋文帝杨坚敕名神通寺,皇帝令其改名神通这又是因为什么神通呢?这必须先从东晋朗公祖师说起,这位朗公来自于长安,某种意义上又变相促成了新长安城的兴建。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如今复建后的神通寺山门

      朗公见诸于南朝慧皎所撰《高僧传》:“京兆人,少而游方,问道长安,还关中,以伪秦始皇元年,移卜太山,忠厚为符坚所敬,乃于金舆谷山中别立精舍。”朗公寺于前秦皇始元年(345)创建,并得到了当时统辖山东北部的南燕主慕容氏的大力支持。所谓金舆谷就是现在神通寺所在的山谷,当时这里森林环立,虎狼出没,食人成灾。《高僧传》记载,郎公来此开山立寺后,猛虎归附,从此晨行夜宿,道俗无滞,称善至极,故奉之为高人而称此谷为朗公谷,寺为朗公寺。古代但凡在山林中立寺,必须先要解决水源问题,史载朗公在现在的讲经堂遗址处打坐,谛听神会,地下有水声流经,故命弟子挖掘不过数尺果见泉水,此井水质甜润,冬夏不竭,旱涝水位不变,取名“神异井”,至今尚存。离朗公立寺处东南方向不远的山谷入口处有一棵立于山坡的汉代古松,其历史至今可上溯两千多年,因其松枝形似九条巨龙,故称之为“九顶松”。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神通寺朗公开山的神异井现址

      朗公德披众生,得到王侯贵族的礼敬崇拜,故郎公寺成为山东第一名刹,也成为东晋时期山东地区最早的佛教中心。期间,朗公还曾翻过泰山余脉在泰山之阴开创了后来成为唐代四大名刹的灵岩寺,至今山颠还有朗公石留存。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泰山余脉朗公石

       一晃两百多年过去了,北周时期公元579年的一天,出身于冯翊(今陕西大荔县)般若寺由智仙尼师培养长大的北周开国功臣随国公杨忠之子杨坚来到了山东历城。杨坚此行心情十分复杂,自天和三年(568)承袭父爵以来,杨坚一直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视作具有反相,多次欲加以除之。杨坚伴君如伴虎,待得宇文赟即位终于得以出任毫州总管出番。但其要保全性命成就霸业,汉人对其鲜卑外夷的身份仍有微词。因其从小在尼寺长大十三岁才离寺,忽有一日,他梦感母亲吕氏的故乡在济南,所以一路东来还真的在此找到了离散多年的亲戚,为其确立汉人后裔身份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可以想见当时能够被承认作为山东汉室的子孙而成为今后可以号令天下的汉族正统皇帝,这对来自鲜卑的杨坚是如此的重要。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神通寺九顶松

       听闻朗公威名,杨坚来朗公寺参拜,此时的他更多的是考虑何时起事成就帝王伟业,所以当他听说朗公寺前有一棵汉代古松,形似九顶,九顶亦有象征皇帝九五至尊之意,这位自诩为东汉太尉杨震第十四孙的随国公当即前来跪拜。在朗公寺与九顶松前,一是希望得到其母家乡佛寺神灵的加持,二也是对汉代九顶松的世袭正统的崇拜,杨坚立此默默许愿!至于许了什么愿,可能只有九顶松才知道。但此后,杨坚返回长安任丞相,并即于大定元年(581)二月接受北周静帝禅让,改元开皇元年,从此开创隋朝基业,开启开皇之治,并重新在汉长安城东南兴建大兴城,即后世的唐长安城西安。由于杨坚的努力,隋开皇年间一统中华争战300年分裂之乱相,隋文帝也成为继秦始皇后又一个开创中华一统版图的“汉族”皇帝。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神通寺相伴千年的四门塔与九顶松

       此后,杨坚对朗公寺迅速做了两件事,一是两年后即隋开皇三年(583),杨坚敕命改朗公寺为神通寺,为什么改叫神通,我想不言自明。开皇十五年,又诏命河南王为神通寺施主,加以布施。后又于仁寿二年(602)赐舍利予神通寺。为保存舍利,感激神通之佛寺加持,遂动用隋朝国力兴建四门塔,在其塔心柱地基内保存所赐舍利。隋大业七年(611)四门塔终于建成了,此时的杨坚已驾崩七年,而这座四门塔却记载了这段成就帝业的隐秘历史,从此风风雨雨,相伴九顶松一起在山东大地上屹立了1400年之久。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神通寺九顶松

      神通寺经历了唐代、元代的多次兴盛与衰败,至今原神通寺的寺院已经全毁,但千年以来却留存下来了隋代四门塔与汉代九顶松,以及此后增益的唐代龙虎塔、摩崖石刻及后世经营多年的墓塔林等。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神通寺唐代龙虎塔与塔林

    这座金舆谷,现在我们称谷东面的山为青龙山,西面的山为白虎山,在青龙白虎的护佑下,四门塔一直保存至今,其亭阁单层的结构也为其历经千年而不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最早的石塔。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神通寺九顶松与四门塔

       四门塔呈平面四方形,用山东当地大青石砌成,由于建于山谷之阳坡上,故地基与山体相连十分坚固,塔身用石块垒砌挑出五层作为塔四角攒尖的锥状屋顶,并置石塔刹,通体石制无一木所以得以保存至今不腐。在塔内正中有一个四方平台,中央为方形塔心柱,上方用十六块三角形石梁支撑塔顶。塔心柱四面各用大理石整体雕刻四尊菩萨,东方妙喜世界阿閦(chu)佛,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北方莲花庄严世界微妙声佛。四门塔后的九顶松至今枝繁叶茂,见证了千年的朝代兴替,仍保持着当年汉代古松的九顶雄姿,隐藏着护佑开创隋代基业的神秘故事!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原神通寺遗迹

       1972年,在对四门塔顶进行翻修时,在塔顶内找到了“大业七年造”的刻字,从此正式确定了四门塔的出生年份。1973年,在修复四门塔塔心柱时,发现了当年杨坚所赐的舍利原物,证明此塔应为藏佛舍利而建。

山东历城神通寺——中国最古亭阁式石塔及其成就隋朝帝业的故事 神通寺四门塔塔心柱中出土的隋仁寿年间舍利铜函

       九顶松、神通寺、四门塔,这些中华文明上历经汉代、东晋、隋代的佛教圣物继续在这里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在这些圣物面前,我们不觉要思考,是什么可以使我们保持千年的信仰而不更改,是什么可以让中华的千年文明得以传承,又是什么护佑着九顶松与四门塔善存至今?

       我想,中华文明能够屹立于世,正是她经得起历史考验而能存在的深厚人文内涵,这种内涵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间,因为我们流淌着与祖先同样的鲜血,也一起用心守护着中华灿烂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神通寺确实是神通的,他可以帮助杨坚成就帝业,开创盛世,但这种神通不仅仅是来自于佛祖与朗公的护佑,更来自于中华祖先对后世子孙的文化教化与信念支撑。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何以得到神通,我想只有敬畏历史、敬畏祖宗,敬畏中华文明,敬畏内心的善良,这样我们才能犹如当年杨坚在九顶松前许愿一样,每一个人都将会可以得到属于您自己的神通,成就属于您自己世界的伟大“帝”业!

       谨将此文献给书写中华文明的高僧朗公们,献给呵护文化血脉的帝王杨坚们,更要献给那些曾经在九顶松、四门塔前许愿的后世中华子孙们!真心祝愿九顶松长盛不衰,祈愿四门塔胜迹不朽!

 

 

                                                                                            善无畏写于上海英德堂

                                                                                             O一六年九月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