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善无畏正定开元寺须弥塔唐代钟楼 |
分类: 参访佛寺影像札记 |
刚从佛都西安归来,参访了兴教寺、华严寺等一众唐塔,不觉感叹古都西安确有唐代昌盛的建筑典范。不想出差顺道经过河北,途经正定城,谈及唐代古建,却闻知其实中国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唐代钟楼建筑却在这离西安千里外的正定城内,怀着探古之心,与好友共同寻访到了正定开元寺,进入寺院,无法表达惊奇之感。
卍 开元寺须弥唐塔与唐代钟楼
正定城位于北京城南200公里处,卫护京畿重地,古时既是军事重镇,也是佛教文化重地,据清光绪年重修的《正定县志》记载,正定城内当时有佛寺46所,而城内有八大寺甚为著名,而开元寺就是其中一座。
开元寺座落在正定城的西侧。据记载,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原名净观寺,隋开皇十一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诏告天下各州郡各建一大寺,以纪年开元为寺号,于是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开元寺这一名称。保留至今同时较为著名的如泉州开元寺,原名龙兴寺,他就是在唐开元年间更名至今的;而在正定城,当地县官也将解慧寺更名为开元寺。
开元寺作为唐代的正定大寺,保持了显著独特的唐代建筑布局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天王殿的两侧,不是钟鼓楼相对,而采用了塔与钟楼相对而立的形制。这种塔与阁相对峙的平面布局仅在唐代建筑史中有如此实例,而开元寺钟楼与须弥塔的相对布局也是中国佛教建筑史中的唯一实例。当然,现在的如赵州柏林禅寺也采用了赵州禅师从谂塔与钟鼓楼相对而立的范制,但其追根溯源还是来自于唐代古寺布局。
卍 开元寺唐代须弥砖塔
须弥塔是一座典型的唐代方型砖塔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据记载高十六丈,砖石结构密檐式九层方塔,形式古朴,稳重端庄,尽显唐塔威仪。须弥塔立于正方形塔基上,塔身第一层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饰有浮雕力士一躯,石腰线以上为砖砌。正面中间开有一石券门,门楣上端嵌一石额,题“须弥峭立”四字。石塔自首层起以上八层渐次收敛,正面均开方形小窗,各檐叠涩挑出,檐角系风铎,塔顶为金属塔刹。2005年在对须弥塔进行重修时,在塔顶宝珠内发现有金银铜器、玉器、珐琅器、佛教经书等各类文物4000余件,实属佛教文物中的重大收藏。
进入塔内,第一层向上仰望,于第一层上部位置原作木制斗八藻井,其上到顶则中空,开元寺须弥塔除门洞及底层有少许雕饰外,余无任何装饰,保持了唐代四方砖塔的朴实大方。
卍 开元寺钟楼全国文保碑
与须弥塔隔天王殿相对而立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保存至今最早的也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唐代建钟楼。整座钟楼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式二层楼阁,底层大木结构,柱网布局,斗拱配置均为唐代建筑手法,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的钟楼,其主体结构保留了唐代遗物,但上层外檐则是由后人所改建。在钟楼内悬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其亦为唐代遗物。1990年9月,在唐代钟楼底层中心偏东北位置地下92厘米处发现有一地宫,内中起出由土石函、铜函、金函三重相套的珍贵唐代佛教珍品。
卍 开元寺全国最大的石赑屃
在如今的开元寺内,除唐代钟楼和须弥唐塔之外,还有一座2000年6月在正定县府前街路西出土的巨型赑屃,该赑屃系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记功碑碑座,青石质,残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是全国所见最大的赑屃,可见当年在其上的碑刻当有如何之宏伟,该赑屃系正定之宝,于2000年8月移至开元寺内保存。
在这样一座小小的正定城内,在开元寺这个小小的方圆中,竟有中国保存最早的唐代钟楼,又能见到唐塔和中国最大的驮碑赑屃,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十分的吃惊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