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平坡山香界寺——六处香林法界敬佛碑,七处鬼王菩萨宝珠洞

(2013-10-27 23:04:33)
标签:

善无畏

北京

八大处

香界寺

宝珠洞

分类: 北京百家佛寺寻踪

香界寺

曾名平坡寺、平坡大觉寺、大圆通寺、圣感寺,位于石景山区平坡山,系西山八大处之第六处,平坡山顶有宝珠洞(八大处之第七处)。

北京平坡山香界寺——六处香林法界敬佛碑,七处鬼王菩萨宝珠洞

 

香界寺天王殿

据明成化十五年(1479)明宪宗《御制大圆通寺碑》记载香界寺建于唐代乾元初年(758)。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山半得地,差平可寺,遂名‘平坡’,盖元刹也。明洪熙元年(1425)重建,宣德元年(1426)落成,改名‘圆通’;(清)康熙十七年(1678)僧海岫经营鼎建,赐名‘圣感’;乾隆十三年(1748)发帑重建,易名‘香界’。殿前碑二:左碑恭勒圣祖(康熙)‘御制感寺碑文’,碑阴恭刊前高宗(乾隆)‘御制香界寺碑文’。又一碑泐,圣祖御书‘敬佛’二字并‘大悲菩萨’像。寺之前后殿依山势为之,愈后愈高。”香界寺在清乾隆十三年(1748)奉旨重修时还扩建了行宫,并由此定名为香界寺,取“香林法界”之意。

 

香界寺依山取势,建筑规模宏大,是西山八大处的主寺,分为左、中、右三路,共五进院落,堪称巨刹。中路行进,山门殿门额“敕建香界寺”石额,为清乾隆御笔。山门殿内有哼哈二将。二进院落内古松虬枝盘旋,故称“龙松”。另有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后为天王殿,拾阶而上有正殿五间,名圆通宝殿,殿前有石碑二通,北侧石碑为清乾隆御制碑,碑文记载寺庙所处山峦景色、庙堂建筑以及修缮的历史。南侧碑阳雕“大悲菩萨自传真像”为浮雕与线雕混合刀法镌成,风格特异,相传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寺庙时出土的唐代古碑,碑阴刻有“敬佛”二字,大如洪斗,为清康熙御笔。碑侧有律诗一首,为清嘉庆帝御制书。

北京平坡山香界寺——六处香林法界敬佛碑,七处鬼王菩萨宝珠洞

康熙“敬佛”碑

殿后是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大雄宝殿正殿内供三世佛,两旁置五彩十八罗汉,殿后为观音菩萨殿,殿前有两株古婆罗树,相传是唐僧从西域引进的树种,为明代所植。藏经楼中供有千手千眼佛一尊,刻工精湛,两壁塑有罗汉五百尊,现已不存。藏经楼院落宽敞,院内遍布奇花异草,其中左楼下古玉兰花高与楼齐,为明代所植,每逢农历四月花开千朵,令人喜爱。藏经楼右侧为一座丹漆彩绘的丽门,通院内的行宫。香界寺的左路为一空院,仅精舍三间。右路“行宫院”,原为清乾隆皇帝避暑的行宫,名曰“精舍”,挂乾隆题“绿净平华”匾额。

 

沿香界寺向平坡山顶西行,山路上矗立一座精致的牌楼,牌楼为四柱三楼歇山顶形式,上嵌汉白玉石额,上边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外额题为“欢喜地”,内额题为“坚固林”。过牌楼就到达西山平坡山顶的七处宝珠洞。

北京平坡山香界寺——六处香林法界敬佛碑,七处鬼王菩萨宝珠洞

七处宝珠洞

 

宝珠洞形成已久,旧时应为香界寺的后院静修之所,故属香界寺的一部分。据《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宝珠洞始建于唐。”该处为香界寺下院(此引文出处感谢博客好友“双塔邨人”提供)。其现有的殿堂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在平坡山山顶北侧崖下是观音殿,面阔三间,是一座硬山卷棚箍头脊式殿堂,殿额“诸法正观”,两厢各有配殿三间,系旧时僧人寮房。崖上高处建有阿弥陀佛殿,也是卷棚顶式殿堂,殿东西各有一间耳殿,檐下有清乾隆御笔,左为“金轮妙果”,右为“云卧天窥”。

著名的宝珠洞就在观音殿后,阿弥陀佛殿所在的石崖之下。岩洞面阔、进深各两丈。洞石为卵石岩浆凝结而成的火成岩,经过百万年海底沉积而成,洞壁卵石粒粒,黑白相间,大如鹅卵,圆润光洁,恰似宝珠粘结而成,故称宝珠洞。

北京平坡山香界寺——六处香林法界敬佛碑,七处鬼王菩萨宝珠洞

宝珠洞前“坚固林”牌楼

 

 宝珠洞内原有一尊肉体真身,系当年坐化的高僧,身面俱贴以金,像前牌位上书“钦命赐紫圣感堂上中兴第一代传临济正宗三十三世桂芳岫翁老和尚位”。这位桂芳和尚系清初京师的名僧海岫禅师,河北定县人,幼年出家于保定白衣庵,俗称鬼王菩萨。他清初入宝珠洞,在洞内梵修日夜诵佛施食,四十年如一日,名闻京师。据说当年清乾隆皇帝来参见这位鬼王菩萨时,鬼王菩萨见乾隆皇帝面目消瘦,即猜中是思念已故的香妃之故,因此作法事让乾隆在镜中与香妃的魂魄相见,乾隆对其惊为天人,世人称其为“鬼王菩萨”。桂芳和尚在宝珠洞内百岁坐化后肉身不腐,双目炯炯直视京城,此时适逢京城内文武生隙,故有臣建议乾隆在宝珠洞前建观音殿以障其目,在宝珠洞上建阿弥陀殿以压其气,在宝珠洞外建牌楼以勉慰桂芳和尚之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