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善无畏峨眉山金顶华藏寺普贤菩萨 |
分类: 参访佛寺影像札记 |
踏着先人的足迹,我们全家于2012年7月农历六月初六天贶节圆满了遍参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朝圣之旅。七年前的同一天,从五台山大显通寺始足,至七年后的同一天,在最高海拔的汉传佛寺峨眉山金顶华藏寺圆满,经过一轮参访四大名山的心灵洗涤,于行脚中有了诸多的收获与感触。
因缘契合,四大名山之旅始于大智文殊五台山,历大悲观音普陀山、大愿地藏九华山,最后止于大行普贤峨眉山。我想这也暗示着一个人首先要有大智慧,然后具备了大慈悲心和大发愿心后,最终需要大觉者的行愿普渡,我亦将之归结为我现在所做的“善行无畏”之善无畏行。
卍 峨眉山金顶
峨眉山,山势巍峨又秀丽清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 3099米,次为金顶3077米,在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中是海拔最高的一座。峨眉山脉自岷山分出,蜿蜒南来,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远望峨眉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双峰缥缈,宛若双眉,因此得名峨眉山。峨眉山一般指的是大峨山,居四峨之首。南宋诗人范成大有诗“峨眉秀色甲天下,何必涉海觅蓬莱”。
公元一世纪,佛教经南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四川峨眉山。传说印度高僧宝掌,号称“千岁和尚”,“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称赞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九洲,震旦第一山也”。“震旦”指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古印度对中国的尊称。宝掌和尚最早结茅庵于金鸡峰,后因其名而改为宝掌峰。
其间还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峨眉山志》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峨眉山隐士蒲公上山采药,看见一头野鹿,足迹如莲花,蒲公“追之绝顶无踪”,忽见奇丽佛光。蒲公回头请教在峨眉山结庐修行的印度和尚宝掌,宝掌答曰:“此是普贤祥瑞,于末法中,守护如来,相见相现于此,化利一切众生。”于是,蒲公出家为僧,并在此绝顶建普光寺供奉普贤菩萨,峨眉山因而成为普贤的道场。
普贤道场之称号来源于《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三千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峨眉山地处中国的西南部,山内白昼夜晚都会大放光明,峨眉山金顶等高处白天有著名的“佛光”,晚上则有“圣灯”。因此中国佛教就把峨眉山认定为佛经中的“光明山”,进而认定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卍 峨眉山白象普贤
普贤是梵文Samantabhadra(三曼多跋陀罗)的意译,又译作“遍吉”,即普遍贤善的意思。《华严大疏》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一即一切曰普,一切即一曰贤;又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峨眉山普贤菩萨的理德、行德,与五台山文殊菩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也就是普贤代表德与行。德,据说普贤菩萨有延命之德;行,即普贤菩萨发的十大行愿,故他的尊严号是“大行普贤”,坐骑为六牙白象。
2012年六月初六正午,怀着对峨眉普贤菩萨大行的向往,我们全家攀上了位于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的西峰之巅。这里就是宝掌和尚和蒲公相传开建于公元一世纪的普光殿所在地。唐宋之际更名为光相寺。因此地山高风厉,霜雪剥蚀,普光殿的殿瓦必须一年一换。明洪武初年(约1377),国师宝昙和尚奉旨来到峨眉山将普光殿殿瓦改为铁瓦,故又俗称“铁瓦殿”。
明万历三十年(1602),在我前一篇博文《五台显通》中记载的于山西五台山铸造显通寺铜殿的妙峰和尚携潞安沈王朱模赐金数千来蜀,于寺后高处铸造了大峨山铜殿,万历皇帝敕赐“永明华藏寺”。据称铜殿高二丈五尺,广一丈四尺四寸,进深一丈三尺,上为重檐雕甍,环以绣棂锁窗,中供普贤大士像,旁绕万佛。从记载看,这座铜殿当与五台山显通寺铜殿为姐妹殿,其型制十分相似,想是妙峰和尚在完成峨眉工程后再次复建于五台山显通寺故。据说当时妙峰和尚共铸了三座这种铜殿,还有一座分置于普陀山。由于峨眉山西峰铜殿的殿顶渗以真金,巍峨晃漾,光耀峨眉,故人们从此改称此地为“金顶”。
可惜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铜殿被毁。光绪十八年(1892),月照和尚复建,但因财力有限只能改为砖构,为了保持金顶风范,在殿脊上渗金宝顶,以延续“金顶”佛光。但时运不济,此座砖殿在民国十二年(1923)、民国二十年(1931)两度火灾,最终寺宇于1972年4月8日因大火化为灰烬。
如今,我们登上金顶看到的是1989年始建的全新佛寺。在峨眉山金顶,分别有金殿、银殿和铜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其一侧广场屹立着2006年6月开光的四面十方金顶普贤菩萨圣像。
卍 峨眉山金顶金银铜三殿
在西峰之侧海拔3054米的睹光台上有一座通体为锡瓦所盖的卧云庵,其银光四溢,誉之为银殿,庵中有二殿,一名观音殿,一名玉佛殿。由于金顶常年云雾缭绕,所以银殿也如同与云雾一般洁白虚幻,分不清是殿卧云中,还是云卧庵内。
卍 峨眉山银殿卧云庵
在峨眉西峰的广场上,坐镇的是铜殿——华藏寺大雄宝殿,通体古铜色,殿门上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华藏寺”金匾,殿中供奉着铜质金身的三身佛,以及铜铸普贤像等佛教文物。
卍 峨眉山华藏寺大雄宝殿
而在铜殿之后的高台上是峨眉山佛寺中位置最高的普贤殿,也就是金殿、金顶。金顶为重檐歇山建筑,翘角凌空,气势雄伟,“金顶”两个金字匾额高悬。金殿内供奉普贤骑象铜像,普贤端坐在莲花台上,手执如意,莲台置象背上,白象脚踏四朵莲花,整个造像通体铜铸,通高4.5米。在金殿门楹上有一联:“华藏长子,七处九会辅助毗卢阐大教;金顶真人,四方八面来朝遍吉示迷津”。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七年前的此日,作为全家参访四大佛教名山起点的五台山显通寺(明代皇帝在对这两座佛寺敕名中均含“永明”两字)内的七处九会无梁殿。
卍 峨眉山金顶普贤殿
华藏寺前广场正中是巍峨的四面十方普贤菩萨圣像,圣像通高48米,象征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圆融法界至顶层的佛面高度为36米,依汉译称扬弥陀净土的《平等觉经》中所列过去三十六佛之数,喻意为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佛佛同体,法法一如,祈愿法界众生禀尊普贤行愿,导归佛国净土。圣像的高度36米加6米的圆满柱为42米,喻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中之四十二贤圣。
普贤像铜铸鎏金,重660吨,四面十方,法相殊胜,金碧辉煌,由于位于海拔3077米的峨眉金顶上,加十方普贤的高度恰是3108米,其高度亦超过了峨眉万佛顶9米。其三千的3表示佛、法、僧三宝,也表示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108米则表示一百零八种烦恼、一百零八种业障、一百零八种病苦,喻意为一旦发心归依三宝,礼拜十方普贤,修学普贤行愿,即可消除过去、现在、未来的无量烦恼、业障和病苦,获得自在如意,快乐吉祥。这座圣像当是汉地最高的佛教主题圣像,也是四大佛教名山中地位最高处的佛像,其工艺水平有颇多可流芳百世的精湛之处,实为峨眉山金顶的标志型象征。
卍 峨眉山金顶四面十方普贤圣像
金顶两旁有摄身岩,为观赏峨眉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自然奇观的最佳处,而“金顶祥光”为峨眉十景之冠。
来到汉地最高的佛教殿堂——峨眉山金顶,我们一家的佛教四大名山之旅也首轮圆满了。在峨眉山金顶,我们看到了在三千多米的高峰之上,数千年来曾有过这样的一批人,他们完全借助于自然人力,通过行愿来建造一度辉煌的金顶佛殿,在这与天咫尺的金顶之上与普贤菩萨对话,向弘扬佛教的伟大事业行愿。
佛教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传统文化,其愿力,其行果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历代中国僧人和居士因为有了佛教精神的支撑,许多惊天之举得以在大行中成就。
回望数千年历史,存天地时就有的是山海,而开天地时依靠的则是人心。心是万物的写照,也是万物的归宿,只要存此善心,天地、古今何处不在,我们又何愁不念、不住呢?
有天地便有此山,当白雪团空,谁将万丈毫光荡成大澥?
问菩萨并问诸天,自青莲归寂,可许千年秋月提上西皇?
附录:博主被推荐文章
上海徐汇龙华寺——三国东吴十三舍利塔之一,龙华三会弥勒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