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松江西林禅寺——华亭西林圆应舍利塔,上海最高古塔南宋崇恩建

(2013-03-30 00:30:03)
标签:

百家

佛寺

上海

圆应塔

西林禅寺

分类: 上海百家佛寺觅影

西林禅寺

上海松江西林禅寺——华亭西林圆应舍利塔,上海最高古塔南宋崇恩建

 

 西林禅寺大雄殿与圆应塔

 

    位于松江区中山中路666号。西林禅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迄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松江佛教历史悠久,历来为高僧大德辈出之地,府城以内,唐始即有“十寺十三塔”之载。南宋华亭诗人许尚于《华亭百咏》中作有脍炙人口之《西林》一诗:“林外初晴后,斜阳满芰荷。频来指灵鹫,此去路无多。”三泖九峰间,唯松江府西城门外乔木林中,频频翱翔神鹰灵鹫,相传这里曾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每逢秋天,雨霁初晴之傍晚,此处一片林带沐浴于金色的秋阳里,层林染金,格外亮丽,林塘里满是菱叶和荷叶,雨珠滚动,金光闪耀。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圆应大师感应净土之胜,于是在西林建寺造塔,初名“圆应接待院”,塔名“崇恩宝塔”。据明正德《松江府志》卷十八载:“西林大明禅寺,府西庆云桥北,旧名西林院,南宋咸淳间(12651274)僧睿(圆应)建,前有宝塔。”西林禅寺原在松江府庆云桥(俗称陶行桥)北,寺前建有宝塔。

元代,松江曾发生过七级地震,松江普照、超果、西林三塔皆塌,唯兴圣教塔巍然独存。又遇兵燹之扰,西林寺塔皆毁,梵音沉响。明洪武二十年(1387),僧淳厚法师重建西林禅院寺、塔,并将塔易名“圆应塔”,尊供圆应大师灵骨舍利于天宫。

后因圆应塔塔身倾斜,明正统九年(1444)淳厚的徒孙法扁(音“彬”)重修该塔,并将塔移至大雄殿后,亦尊供始建宝塔的圆应先师灵骨舍利为镇寺之宝。明正统十三年(1448),英宗皇帝特御笔敕封寺塔,赐名“大明西林禅寺”,塔亦赐名“西林塔”。明景泰三年(1452,又在塔后建毗卢殿,代宗皇帝遣使赐匾“佛日增辉”,高悬塔后之毗卢大殿,缁素殊荣,寺名天下。至明天顺三年(1459)毗卢殿建成,为三重檐,高十丈,深六丈,宽十丈余,殿中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西边为十二圆觉,后壁设十方诸佛,下设地藏菩萨。明英宗再度赐金敕增扩大寺院,誉起龙廷,诸山交庆,合院僧众达六百余人,遂为江南巨院名刹。钱溥曾撰《毗卢阁记》专记此况。

 

 

    寺原有齐及三层塔高的大雄宝殿,中供三尊大佛;又有大钟一口,早晚佛事,声闻数里,余音缭绕于三泖九峰之间。“百八钟声醒世梦,五千慧典印禅机。”塔东原有干霄蔽日的罗汉松两株,传为宋代扩寺时圆应法师所植,傍松建有“双松精舍”。南宋华亭诗人许尚所题《西林》诗曾刻石于寺中,成为此处扩寺的注释,也是后人复名西林的缘起。据传在初建的西林寺西原有胡僧于唐咸通十三年(872)所建的“西林精舍”所属“听鹤亭”,为送迎憩息佳所。

西林禅寺传承的是禅宗临济宗。明万历年间(15731620)西林塔再次重修。今西林塔为明代建筑典范,八面七层,塔高46.9米,高度为现存上海古塔之最,基本上仍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明代时该寺的寺院建筑,主轴线上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宝塔、大雄殿、毗卢殿、方丈室以及附属建筑。

此后百余年间,西林梵刹与宝塔维修有继,钟鼓传声于峰泖大地,法音梵呗,盛极一时,延至清代。清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十五载:清顺治十七年(1660),僧成行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昭武将军杨捷清捐修大殿和山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僧佛铭又募修,后毗卢阁倾圮。清嘉庆三年(1798),僧巨川募修已倾毗卢阁,未竟而故。又八年(1806),住持寄亭续建工竣。清嘉庆十七年(1812),住持慧良重建山门,陈延庆撰《重建山门记略》以勒石。清光绪《松江府续志》卷三十八载:清道光二十年(1840)曾重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大雄殿毁。清“同治元年(1862),方丈复毁于兵,仅存地藏殿、万佛阁及寮房八楹。四年(1865)僧普信重建方丈。光绪三年(1877)僧海洲重建山门。” 但圆应塔尚存。

清末《华娄续志残稿·方外志》载:“光绪十八年(1892),里人沈葵募修圆应塔,翌年又修毗卢阁。方丈前古松两株,老干龙盘,至今犹存,即以‘双松’名其堂,上悬回光古镜,亦前代物。宣统二年(1910)二月,塔之第三层一柱为疾雷所击,碎为齑粉。”至清末民初,双松被伐,寺内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及方丈室等都毁于战火,只剩毗卢殿和念佛堂等部分建筑。

民国二十二年(1933),时任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林长、同盟会会员王一亭居士曾莅临西林,据理要回被国民党部队占据的西部僧寮,会见住持圆林及佛学会长丁月心。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七月,心融住持曾奔走募化,重修西林禅寺,但因战事而未果。解放后,心融、本学等历代住持僧人被迫还俗。1959年,毗卢殿等寺宇被塔桥粮站、石棉厂等占用,佛像尽毁。1963年,因有学生爬塔坠亡,遂将西林塔腰檐平座全部拆除,仅剩砖塔塔身。

19861115日,上海市宗教事务局和松江县人民政府批准西林禅寺重新开放,当时仅存三圣殿、药师殿等数间单层小屋,兀立于周围菜场之中。西林禅寺住持续明法师主持修复,历时五年复其规模。1991年,续明法师圆寂后,礼请龙华寺监院性修法师来寺担任住持。19922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明旸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法师为性修法师举行升座仪式。性修大和尚重建毗卢殿,新塑毗卢大佛与二十诸天,又复建造大雄宝殿和东厢房,在万般困难之下,又主持新浜大方禅院和城东东禅古寺的修复重建。期间,成立松江区佛教协会,主持协调日常工作,带动四众弟子精进修学。

199310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巨款重修西林塔。19931129日,当修理人员卸下塔刹时,发现宝顶葫芦紫铜夹层内胆里,放置着许多佛像及古钱等文物,有金佛像、银佛像、鎏金银观音像、鎏金银文魁星像、玉雕观音像、佛经、记事银片、记事木板、铜印和古钱,共计五十余件,其中以清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1908)文物居多。同年1215日,在塔刹底座砖砌地宫里,又发现多尊贴金银质佛像、贴金铜质佛像、青铜佛像、玉雕罗汉像、玉壁、玉环、玉砚、古钱、佛经,以及琥珀、玛瑙等饰件共七十余件,以明代居多,尚有宋元及宋前之物。1994123日至25日对宝塔地宫进行发掘,发现在0.65立方米空间的地宫里,有序地排列着佛像、观音像、银塔模型、鼎炉盘盆,俨然为一座地下小佛殿,几个聚宝盆内盛满数百件玉雕、玛瑙、琥珀、水晶、珊瑚等饰物。地宫小佛殿有七十余尊贴金银质佛像、贴金银质方塔等模型,还有青铜鼎炉、玉盏、玉碗、玉盘等,更令人惊叹的是,地宫内尊供西林禅寺创始高僧圆应禅师的舍利子,此为南宋名刹的镇寺之宝。

 

 

    199524日,性修方丈由上海文管会迎请圆应寺祖舍利子归寺,并举行隆重的迎请仪式,依旧将寺祖圆应舍利子尊供于圆应塔中,由金英子居士所作的《尊供舍利子记》,则永藏于宝塔之天宫。西林塔下仍保存有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西林禅院圆应塔记》和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建西林大明禅寺圆应塔记》两块石碑。

在政府关心下,西林禅寺在松江区中山中路改造规划中得以发展,购置西边土地,区府又将寺的东北角规划给西林禅寺,作为常住庙产。新世纪伊始,西林禅寺门前的路面被拓宽,西林禅寺新建了山门和钟、鼓楼。 高大雄伟的山门殿,飞檐斗拱,系砖、石、木结构,门前四尊石狮守护佛地,共三座圆拱门,左右两门上题“般若”、“解脱”,由沪上名家杜宣老人书写的山门对联“古刹立云间七纪兴衰尚留松江水,禅风到西林十方护持重显宝塔光”,蕴含西林寺源远流长的历史。寺院黄色围墙高筑,被四周的银杏树映衬更显佛地庄严。

进入山门便是青石板铺就的广场,中设蝙蝠图案点缀,两旁松柏盆景摆放有序。竖立广场中央的是铜铸“长明灯”,“唵嘛呢叭弥吽”六字大明咒环绕灯座,八面镌刻《尊胜咒》经文。东西分别为钟、鼓楼,系砖木两层楼结构,分设地藏殿、观音殿。钟楼内铜钟重约2吨,系一百零八位信徒捐款浇铸而成,钟上刻有:“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钟声宏亮,声播四方。鼓楼内大鼓直径2米,鼓声沉沉。晨钟暮鼓,显示佛门的庄严肃穆!

西林禅寺大雄宝殿为传统的歇山式单檐建筑,是在原大殿旧址上重修的新建筑,现只有两块约4吨重的上圆下方的桑石是这七百年前建造的大殿遗物,成为镇殿之宝。大殿上方悬江苏佛教协会会长茗山大法师题“大雄宝殿”匾额,点画间充溢着北魏的浓郁书风。宝殿龙吻脊上“佛日增辉”四个大字在阳光下耀目生辉,系金英子居士留迹,脊后为“法轮常转”。龙吻脊两边上耀鱼尾,花边滴水上方塑小菩萨,竖带为四大天王,脊顶中央饰宝葫芦,脊顶左右还饰有象鼻,并塑 “前龙后凤”,寓龙凤呈祥之意,脊饰七线条回线,灰色古筒瓦屋面。大殿主尊佛为释迦牟尼趺坐说法像及二尊者,两旁有十八罗汉,海岛则供有观音大士和三十二应身像。

 

 

    大雄殿后“圆应塔”屹立西林禅寺正中央。圆应宝塔塔身七层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壁夹墙中砌有砖梯可登,各级有腰檐、平座、栏杆,塔高46.9米,为上海最高的古塔。西林寺与西林塔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据有关碑记称“塔势峥嵘庄严,三吴诸塔无出其右者”。现塔为明洪武二十年(1387)重修寺宇时重建之宝塔,为纪念南宋西林禅寺创始人高僧圆应禅师,故将崇恩塔易名为圆应塔。明正统九年(1444),僧法扁迁宝塔于大佛殿后。宝塔曾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年(1840)和光绪初年(1875)数度重修。圆应塔因是西林禅寺的标志,故又被俗称为“西林塔”。经考证,现存塔身、围廊、斗拱、平座为明建宋式,其余斗拱为清代修建,塔身上嵌有精美砖雕佛像。西林塔原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929日被宣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轴线后座是歇山重檐的毗卢殿,高16米,进深20米,原佛协会长赵朴初居士手书“毘卢殿”匾额苍劲有力,殿中主尊供代表佛祖法身的毗卢遮那佛、大梵天、帝释天和二十诸天。

西林禅寺至今尚存的老殿堂有位于中轴线东侧的伽蓝殿、药师殿,殿内供奉有西林寺历代住持的祖堂。在中轴线两侧扩改建功德堂、念佛堂、普贤殿、文殊殿,并创设了“崇恩图书馆”、素斋馆、僧寮及客房设施。

现西林禅寺占地十二余亩,建筑总面积5497.94平方米。200410月,性修长老退隐让贤,荣任法主和尚。

现任住持悟端法师兼任松江区佛教协会会长。为了正法久住,社会和谐,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悟端法师确立了西林禅寺五条修学信念,“以声音广做佛事,以律仪规范僧团,以教理化导世人,以文教提高品位,以诚信服务社会”,积极引导佛教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衔接,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在悟端法师主持下,西林禅寺每逢初一、十五念佛共修及举办佛法讲演,成立“崇恩图书馆”、“崇恩书苑”,出版《崇恩》报,设立“崇恩书画院”和“崇恩基金”。如今松江古城内的西林禅寺,是十方信众同参共修,听经闻法,参禅念佛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西林禅寺还定期举办“崇恩文化节”与短期出家体验营活动,深受现代人士的欢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