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北海阐福寺——缘起祭奠孝庄皇太后,乾隆祈愿苍天赐福之皇寺

标签:
百家佛寺北京北海阐福寺文化 |
分类: 北京百家佛寺寻踪 |
阐福寺 |
|
阐福寺坐北朝南,山门前曾有四柱九楼牌坊一座,绿琉璃瓦顶。山门三间,歇山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山门内为天王殿,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后额为“宗乘圆镜”,联为:“妙华普观无穷境;慧日常悬自在天。”东西有钟鼓楼,二层三间,上檐为歇山顶,上下檐均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顶。
天王殿之后为大佛殿,重宇三层,外形很像三层高楼,内部却是一座三层相通的大殿,形体和构造同于雍和宫的大佛楼,为“明二暗一”,顶层为重檐歇山顶,瓦顶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顶层悬乾隆皇帝所书额名“大雄宝殿”,中层额为“极乐世界”,下层额为“福田花雨”。殿后联为:“真谛别传,趋妙庄严路;能仁权应,现常清净身”。又额为“有大威德”。联为:“放百宝无畏光明,历劫智珠常朗;入三昧甚深微妙,诸方心印同圆”。
大佛殿内原供奉一尊白伞盖佛大佛像,是用一整根金丝楠木树干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佛,全身嵌满无数珠宝,价值连城,比雍和宫立佛更为高大,是北京佛寺木雕佛像之最。《三海见闻志》载:“相传该佛有千手千眼,其高大于旑檀佛相同,人立升机上,高于佛肩齐,其佛已毁。”殿前有座大石碑,东面碑刻乾隆帝草书颂阐福楼大佛诗,西面碑刻满汉文阐福寺碑文。
相传慈禧太后每遇年节,常到此拈香拜佛。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其正殿大佛身上的珍宝被日法俄军盗挖一空。1919年,由袁世凯公府卫队改编的消防队,在大殿内做饭时引起火灾,将大佛殿、后殿、八方亭烧尽,仅天王殿、钟鼓楼和中院两块大石碑幸存至今。
自清乾隆十七年(1752)始,每年的旧历十二月初一,清高宗弘历都要在阐福寺内举行“书福”盛典,包括祈福、书福、造福、迎福四项仪式,以此祈求“苍天赐福”。从乾隆朝开始,后世清帝照例举行,阐福寺成为清代皇帝祈福的地方。
在阐福寺西面,原有一座五色琉璃砖砌成的三层楼宇,名“万佛楼”,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为庆祝孝圣皇太后80寿辰而建的。楼为三层七开间,每层楼内均设有佛龛,供佛像,还在三层楼的墙壁上整齐排列着处于高山云雾状装饰着的小佛龛,一层楼内有佛龛4956个,二层楼内有佛像龛3048个,三层楼内有佛龛2095个,共供有佛像10099尊。据说孝圣皇太后80寿辰前10年,就由内务府拨大量黄金铸造金佛。高宗尚嫌不足,以呈进寿礼为名,下谕旨:上自京城,下至地方,无论王公大臣及地方文武官员,及至蒙藏喇嘛,都要表示“孝心”,铸造金佛一尊,规定大佛重五百八十八两八钱,小佛不得低于五十八两。圣旨一下,十年内收得金佛万尊有余,全部供于万佛楼内。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万佛楼内金佛全被盗光,万佛楼成为侵略军囚禁中国人的监狱。随着历史的变迁,万佛楼因行将倒塌而被拆除。
出阐福寺西行数十步即达一组“坛城”式建筑“小西天”,占地面积6225平方米,民国时期曾被叫做“观音殿”,其正确名称应叫“极乐世界殿”,是清高宗乾隆为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所专建。
“极乐世界殿”是一座正方形建筑,面积 1246平方米,高2.69米,三重檐四角攒尖,八角宝顶座上立有2.56米高的铜质镏金宝顶,黄琉璃瓦绿剪边屋面,恢宏壮观,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建筑。“极乐世界殿”内有擎檐柱36根,檐柱28根,金柱20根,钻金柱4根。令人惊叹的是4根钻金柱高13.5米,而樑的跨度也是13.5米,在这样的一个大空间内是被称为“须弥山”的神仙世界。山的最高处高悬金匾,上书“极乐世界”四字出自清高宗乾隆之手。殿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式团龙藻井,殿内原设一座南海普陀山模型,山脚下注满海水,山上布满五百多尊罗汉佛像。它与宣武门外善果寺的罗汉山,朝阳门外九天宫的天宫,并称为“北京泥塑三绝”。清末,只存“极乐世界殿”南海普陀山一绝。1949年以后,残破不堪的佛山被拆除,1993年,恢复殿内须弥山佛像。
现在所存的阐福寺和万佛楼遗址已被辟为“北海植物园”,万佛楼石碑被移至小西天南侧牌楼外。
照片摄于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