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线震荡后仍有上升余力  2450附近注意有强压

(2014-09-07 18:17:14)
标签:

股票

大盘趋势分析

股市周评

分类: 大势趋势分析

         、本周主要观点:

 1上周的结论是由于新股批量申购的抽资压力已经消除,下周大盘理应决定一个短期涨跌方向来。上证指数2248和2180依然是两个重要的参考点位,尤其对于仓位过重者来说,尤其要注意指数接近上述位置时的表现,随时做好波段策略性的调整。通常来说,由于市场资金面相对较为宽松,所以短线向上突破还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假突破(比如瞬间突破2248后即再度掉头向下),而向下破位2180点则短期调整趋势较为明朗(该涨不涨的话理应看跌)。个人依然提醒注意上证指数接近2248点附近时的量价配合,若无成交量有效放大配合要提防短期构筑小双顶(有效放量突破则9月上旬可能继续挑战2316点附近)。

2、本周大盘果然于周一下午开始了又一次猛烈的向上攻击,周二就迅速升破了2248点,并且又在周五快速的升破了上周提及的向上突破后的目标位置2316点(2180-2248的平台整理箱体宽度68点,升破2248点后的最小攻击目标就是2248+68=2316)。短线攻势速度如此之强烈倒是出乎了原先心理预期,除了新华社舆论造势、国泰君安的加码看多因素外,市场增量资金充裕可能是主要原因(8.25-8.19日交易结算资金净流入2179亿,由此推算当前证券保证金余额可能总量已经突破一万亿)。说穿了中国股市本质还是个资金推动市,有多大的资金能量就能掀起多大的行情。

但由于本周行情是以六连阳的持续快速放量攻击方式运行,下周估计短线震荡难以避免——因为7月底的第一波攻击也是以8连阳方式启动,但之后横盘了将近四周才展开了第二波攻击。由于持续放量攻击是最消耗资金量的上涨方式,所以一旦买盘犹豫就会遭遇短线震荡或调整,加上短线度量升幅也已完成,加上2335-2350一带又是个历史阻力带。因此下周初再度惯性冲高后有可能在2335-2350附近诱发短线震荡,然后适当调整完(2250点附近已成为短期强支撑带,通常不会轻易再被跌破)再度向位于2450点的中期强压力带发起第一次冲击。

由于2450点属于历史强压力带,估计一次性有效突破的概率较小,冲击该位置附近后极有可能诱发一次中期大调整,再度回踩2150-2250附近的可能性极大,而7月底向上突破年线后就一直没有一个有效回踩也为中期调整留下了隐患。因此尽管目前在大量新增资金的前仆后继涌入下A股气势如虹,呈现出似乎久违了的大牛市特征(也可能是假象),但中外历史上已经多次证明了不管是牛市也好还是中期大反弹也好,股指偏离半年线过远后迟早会被强力拉回(可以参考创业板指数这两年内是如何几次回踩半年线形成黄金买点的,也可以参考下美国几大指数在这几年大牛市里至少累计出现了十多次的回踩半年线和年线附近然后再继续向上攻击)。而目前上证指数的半年线在2095点,年线在2112点。所以大涨行情虽然喜人,但并不是没有隐患的。还是先前曾说过的那句话——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至少在触及2450点之前大胆做多尽量把利润实现最大化吧。但一旦9月中下旬在2450附近出现放量滞涨的话(如果行情依然超预期的话年内极限压力在2650附近),尽量锁定利润迅速降低仓位吧!假如910月份行情一路不回头的直冲2600附近的话,则宜清仓回避大调整。

3、至于市场领涨对象,去年是创业板大牛市(今年是创业板延续牛市,但明年可能是创业板的一道坎),今年是中小板向历史最高点挑战(也可以说是中小板牛市年),这和创业板总市值最小、中小板其次直接相关,所以总市值最大的主板市场也许要到明后年才有更大行情吧(主板目前最活跃的都是题材股和概念股)。另外在沪港通和注册制之前,尽量把中小盘股的行情做足,之后则要警惕题材股和中小盘股的集体大暴跌(去年和今年都是勇敢者的游戏,明后年则可能又会应验各类题材股和概念股出来混的早晚要还的硬道理)。

二、综合结论:

由于短线攻击速度较快,可能下周会有一次短线调整或震荡,但由于目前市场利空因素较少、场内外资金又较为充沛,因此依然无碍中期上升趋势。年内上证指数真正的强阻力带可能在2450-2650区间内(2450附近为常规攻击目标,2650附近则为超强势攻击位置)。如果在指数接近或超越上述位置前后,依然没有一次充分回踩半年线或年线的波段调整(这是下一波的中线合理建仓位置),则应对策略是越涨越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