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金学伟:做空高潮已经过去

(2014-03-16 19:04:05)
标签:

转载

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8月16日的光大事件,事后按“内幕交易”处置。其实就像一位当事人私下说的,这样的交易其实一直在做,只是没想到那天鬼使神差,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闹出这么大动静确实和乌龙指有关,就像当事方解释的,把原本2.3亿元的套利交易输成了230亿元。但是,如果不出现多输了两个0的“乌龙指”,那天的市场又会出现什么?可以说,除了动静小一点,众多中小投资者、交易者被洗劫的事实丝毫不会改变。

为准确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引进两个概念——攻击量、引导量,几个数字——20、23。攻击量,是指在当前状况下,把价格推上1个百分点,需耗费多少成交量。引导量,是指要产生这样大的推动量,我们需投入多少资金。作为最早的市场参与者和大资金运作的实践者之一,我有一个简单经验公式提供给大家。

20,是指把价格推上1个百分点的有效攻击量,是在其昨日成交量的基础上加20%。假定昨日成交额是1亿元,今日要把价格人为地打上1%,需要有1.2亿元的成交额;打上2%,需要有1.4亿元的成交额。如果攻击量远远超过上涨幅度的20倍(20%的增量对应1%的涨幅),就说明市场卖压太重,向上攻击的时机不一定成熟,需要做进一步腾挪、换手,把一些持股意志不坚定的分子洗出去。

23,是指要达到这样的成交量,我们自己所需投入的资金比例。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比例大约在1/3左右,如果市道比较艰难,则需达到1/2左右。比如,有效攻击量需1.2亿元,我们需投入的引导量大约在0.4亿元左右,最高不超过0.6亿元。超过或接近0.6亿元,就很可能会造成一个陷阱:自己的钱打出一个漂亮的K线形态,然后又把自己给骗进去。

当然,如果不想在这个股票上起主导作用,仅仅是作为一般的、比较大的参与者,就要用另一种方式计算我们的介入量,比较合适的是60天平均成交量的1/3。这样的比例既可满足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可保证必要时,可在一天之内把这个股票清理完毕,而不至于对其价格产生太大影响。

理解了这些概念,再来看看,如果那天不出现“乌龙指”,而是正常的2.3亿元资金投入,会发生什么情况。附表统计了两桶油和工农中建6只股票8月15日的60分钟最小成交量、其股价最高时的60分钟成交量、全天成交量,单位是万元。

股票名称 60分钟最小成交量 股价最高时成交量 8月15日成交量
中国石油 966 1089 9324
中国石化 2314 2314 11900
工商银行 1153 2033 13500
农业银行 2415 2437 13800
中国银行 664 2633 4591
建设银行 1222 1222 7776
总计 8756 11706 60900

根据8月15日60分钟线上的成交额与20法则,把这6只对上证指数影响最大的权重股在1小时内打上5%,只需2.34亿元的推动量,按1/3的引导量计算,只需某一个主力投入0.78亿元。这样的股票,2.3亿元足可以打上3组。推而广之,假定那天不是乌龙指多输入两个0,而是真真实实的2.3亿元分布到20来只权重股上,让它们快速涨个5%左右,大盘少说也会涨个1%左右吧?这里存在着巨大操控利益,其利益的获取路径在处理8·16事件时已讲得清清楚楚:瞬间推高股价,迅速在高位建立空单,再迅速通过ETF卖出股票,获取股票差价和期指空单的双盈利。因此,8·16事件的要害不在于“内幕交易”,而是期指交易制度存在漏洞。在这一制度缺陷引导下,机构打着套保或套利的旗号,挖空心思地寻找或制造做空机会。所有的做多,不是出于被动,就是为了更好地做空。做空成为主导倾向和最有利可图的事。

我们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制定了期指交易制度,却丝毫没有考虑人性之恶。而人类的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一切以人性之善为基础制定的制度都不会是好制度;凡是以人性之恶为出发点制定的制度,都会成为好制度或不那么差的制度。因为前者会缺乏制约、对冲、平衡机制,后者会把这些机制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许,正因如此,全世界各个期指市场都只规定了单个投资人的最高持仓限额,且多空对等,都是最高2万手或1万手,而不管你是套保、套利,还是投机(其实套保、套利本就是一种投机,真正的投资者买的是公司,不会在乎股价涨跌),以便让多空双方能获得同等利益和博弈权利,都有一个强大的制衡对手,防止市场出现制度性失衡和单方力量主导,防止因利益不对等而产生单一的做市倾向。这样的市场,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经济与社会全貌。

关于期指我们下周还将继续讨论。最后要说的是,一波做空浪潮已经过去,主力空头进入补货阶段;一组大的下跌5浪也已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低位震荡,新的反弹周期会在4月来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