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周国平的《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2011-06-08 09:38:34)
分类: 教育教学

      以下为周国平的《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

  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那么,答案就有了。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第一贵在坚持,养成习惯;第二贵在真实,有内容。写日记既能坚持又写得有内容,即已证明这个学生在写作上既有兴趣又有能力,我会保证给予优秀的语文成绩。

  我主要就抓这两件事。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当然要让学生写作文,不过,我会采取不命题为主的方式,学生可以把自己满意的某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交上来,作为课堂作文。总之,我要让学生知道,上我的语文课,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我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据我所知,我的文章常被用作这样的范文,让学生们受够了折磨。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这样一份卷子来考我,是我写的《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我真不知该如何解答,只好蒙,她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几乎不及格。由此可见,这种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是多么荒谬。

   引用完毕。不知道教育名家们教育名师们怎么看待周国平的这篇文章。

在我看来,这个哲学家绝对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干瞎指挥。他说的是简单到极点的真理——多读多写——其实学好语文就是那么简单,然而历来我们都把这件事复杂化了。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些语文老师那么热衷于对作品分析出连作者自己的都不知道的“深意”?实在是——因为大部分语文老师觉得叫学生读书写作这事儿太简单了,所以宁可把事情搞复杂一点,以维护教师高深莫测的权威,于是弄出一套整人的玩意来考学生。由于这样的语文老师培养出了这样的我们,我们就以为学语文天经地义是这样的,终于有一天,我们也成了这样的老师。

   中国的语文教改改来改去,把孩子们越教越傻,老师越教越累,始终改不好的原因在于——我们那些聪明的前辈搞了一套超级复杂的整人系统,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认为这套系统有根本性的不对,依然在小节中反复纠缠,把A系统改成B系统,B系统改成C系统,万变不离其宗的只是——它是一种测试游戏而不是培养人的机制。

   教育教育,别口是心非了,还不是为了考试!为什么考试这种事会严重到超过教育本身?因为有人需要利用考试来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真正的教育缺乏功利色彩,看不到立竿见影的“绩效”,难免被屈打成奴锁入深宫,只在偶尔需要粉饰太平的时候牵出来展示一下大户人家的品位,再了不得就是被一群雾里看花的门外粉丝指手画脚评头品足悲叹一下凄惨的境遇罢了。

   最近我在绩溪看到很多牌坊,我深刻地感受到,所谓素质教育,真的只是一座牌坊而已。

(钟天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