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生共读一本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020-07-01 15:13:52)
分类: 武小玲区级课题

师生共读一本书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研究课题实施阶段计划

郭家堡小学   王红香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已基本结束,根据安排,从第一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良好言行的确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为我们第二阶段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展开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的内容。

    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安排,第二阶段将要转入具体的读书行为养成教育过程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根据我们在第一阶段研究的经验,经课题组成员讨论决定,第二阶段的过程研究我们将依托师生共读一本书的形式展开。

   根据分工,具体负责某一个方面研究内容的教师要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报告制定研究活动的实施计划(以及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在第二阶段研究课的开展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情况,该研究课题结束后要撰写出详细的方面总结材料。

   一、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师生共读”顾名思义就是师生同读一本书。它要求我们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和学生一同阅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髙审美情趣,完善人格塑造。它是提髙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读书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2、在培养兴趣的同时,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减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行为习惯。

    3、发挥“阅读成长记录袋”的作用,在过程中养成和评价

4、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创造一个孩子和老师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具体指导学生读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老师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灵。

二、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1、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学生家里的藏书、已经读过的书目和平时爱看的书籍,编岀学生必读的书目,并公布“共读一本书”的书目。

    2、开设班级小图书角,精选适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书籍如童谣、童话、寓故事、科普读物等。创设班级读书氛围,让学生利用课间、课后到图书架上随手拿书阅读。开展“班级读书会”,让良好的读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人心。

    3、结合自身所教学科特点,认真做好对学生的阅读行为的指导工作。

    4、建立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阅读成长记录袋”是一种重在发展、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要求学生统一用纸质文件袋,并让孩子自制封面,自己装饰。阅读成长记录袋里,学生自己可以撰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可以设立好词佳句集锦,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还可以编辑图文俱全的阅读手抄报,向同学推介自己的读书成果等。

5、在开展课题研究前或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以提高对读书行为养成的再认识。

   三、本阶段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2020年9月-2021年7月  历时一年。

    1、准备阶段(2020.9-2020.10)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调查学生阅读现状,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落实课题组成员及相关研究任务。

    2、实施阶段(2020.11- 2021.6)涉及课题研究的相关人员学习有关理论及课题方案,阅读“师生共读”的相关案例及文献,按计划进行有目标有步骤的研究。以四年级为主体,一班为实验班,四班为对照班,做好成果记录并收集整理原始资料,每学期对阶段性成果小结、报告一次。

    3、总结阶段(2021.6——2021.7)分析整理资料,撰写阶段总结四、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在总课题的方案下,每位教师根据各自的分工明确实践探索努力的方向,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具体分工如下:

姓名

课题内分工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武小玲

课题规划设计、总结、报告

郭家堡小学

中小学一级

王红香

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具体指导

郭家堡小学

中小学一级

安文梅

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与评价  班级读书会

郭家堡小学

中小学一级

黄维维

班级图书角的创建

班级读书会

郭家堡小学

中小学二级

郭丽君

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郭家堡小学

中小学二级

李崟

学生读书行为指导

郭家堡小学

中小学二级

 

五、研究成果

    以“师生共读,对学生良好读书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主题的案例、论文、阶段小结、阅读推荐书目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