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窝纪事》(十七)

(2021-03-04 22:16:12)

《沙窝纪事》(十七)

沙窝纪事

——一位第一书记的扶贫经历

刘平安

十七

自从与刘玮聊过沙窝村发展前景后,我的心里有了底。

来沙窝村快一个月了,见我没有大的动作,大家便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看我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能够有什么样的招数给沙窝村带来活力,带来变化。大家观察着我的行动,我也观察着大家的表情。

我知道,第一书记是来帮助村上工作的,你再有想法,但决不能取代党支部的领导,要把个人的想法变成村上的行动,就必须统一大家的思想。文化建设的事情,很少有人重视,人们的视觉更多关注的是产业发展,看你能弄来多少资金引进什么项目?再说,自己的想法未必完全成熟。

于是,我想起了黎明。第一书记的想法,如果能够得到工作队队长的支持,那就太好不过了。

我与黎明谈了个人的思考。我说,我到沙窝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我觉得,沙窝村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思路:“支部领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产业富村”。才到村上,看了这几句话,我以为无非就是几句口号罢了!经过入户调研,反复斟酌,我越来越觉得这“十六个字”的分量。

《沙窝纪事》(十七)

“支部领村”,源自党建领航。沙窝村的领导班子是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一直发挥得很好。党员们几乎都是产业发展的骨干和带头人。这是沙窝村发展的组织保证。“生态立村”,凸现沙窝村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特殊地位。作为秦岭深处水源保护地,野生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珍惜动物的栖息地和诸多珍贵植物的生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沙窝村的立身之本。“产业富村”,是沙窝村老百姓致富之路。沙窝村面积虽有7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不足千亩,其余均为林地。在这样一块土地上,老百姓要脱贫致富,只能靠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旅游兴村”,这是沙窝村保持发展后劲的办法。只有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沙窝村才能充满活力,兴旺发达。

这些年,沙窝村之所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就是始终坚持了这一发展思路,这既是对沙窝村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又是沙窝村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而现在,沙窝村要由脱贫攻坚模式转换为乡村振兴模式,就必须通过一种形式来激活,这应当看文化的魅力了!

黎明赞成我的看法。他说,“文化强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和内容,没有文化的乡村是振兴不起来的。咱们给村上的发展思路后面加上“文化强村”几个字不就行了吗?

我说,那不行,这“十六个字”的发展思路凝聚着几代扶贫干部和村干部、村民的心血,不能随意改变。再说,现在八字没有一撇,一件实事还没有干呢!我们只有默默地干点实事,让实践去检验,让时间去考验,让群众去评说。

我清楚,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的历史上,由于主观主义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还不大吗?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苏区建设过程中,一些下派干部,动不动以“钦差大臣”自居,他们瞎指挥、乱指挥那一套最终不是行不通吗?因此,任何个人的主张,都要取得大家思想的统一,关键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我是第一书记,不做“钦差大臣”!

《沙窝纪事》(十七)

我对黎明说,我正在策划一项活动,想组织全省著名书画家来沙窝村,让他们感受一下沙窝村在脱贫攻坚中的变化,为沙窝村的农家乐和老百姓创作一批书画作品。

黎明说,好,沙窝村现在缺少的就是文化!

征得工作队队长的支持,我心里轻松多了。遂与段书记、侯主任一起谈了我的想法。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不像我所想象的那样只关心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一提起送书画的事,他们显得有点兴奋,连连称赞,恨不得书画艺术家们马上就到。

段书记说:刘书记,你的想法太好了,你不提这事,我还准备跟你商量哩。你刚来没有多长时间,怕让你为难,所以没有跟你提话。农家乐得有字画啊!有字画就有品位。你看其他地方的美丽乡村,石牌坊、文化墙早就建起来了,那感觉就是不一样。显然,段书记是见过些场面的。

我说,这个事情一直憋在我心里,看大家忙着产业和项目,也怕给村上添麻烦,还有一个顾虑,担心大家说我逞能。

段书记说,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了,还有什么客气的?今后,村上文化建设的事情刘书记说了算!

乐勇也在一旁附和着。

大家想法一致,我很快拟订活动方案,跑到镇上,先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文彬,副书记李昌学做了汇报。不久前,镇党委书记王晓军被提拔到汉中市农机部门工作,镇党委工作由李文彬主持。得到他们的支持后,我将方案发给省文联组联部负责人赵光远,并拿起手机给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谦做了汇报。陈谦果断地说,文联扶贫,如果连文化都做不好,那还扶什么贫呢?

文联党组很快确定了这一活动方案,并决定由组联部牵头组织,陕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具体承办。活动的主题为“深入扶贫一线、助力脱贫攻坚”。

各级领导的支持令我十分感动。自此,我深深地“吁”了口气。

《沙窝纪事》(十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