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安半坡博物馆遗址讲解 |
分类: 博物馆 |
2021年4月17日上午,我前往西安半坡博物馆。在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展厅内,正在参观的时候,遇到一群小朋友。他们在讲解员和老师的带领下,涌进安静的展厅后,这里瞬间热闹起来。随后,我跟着小朋友们,听了一场尴尬的讲解——
1、讲解员:“不要看了!听我讲解!”
讲解员带着小朋友们,经过幻影成像设备前,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观看这里正在播放的幻影成像。虽然讲解员还在继续讲解文物,但是已经没有几个小朋友愿意听了!
看到这样的情景,讲解员和老师都很生气,让小朋友不要再看,继续认真地听讲解。绝大多数小朋友都很听话,但是有几个男孩还在观看,立马遭到老师的训斥。
在我看来,小朋友没有错。这里的幻影成像设备就是让大家观看的!它不仅直观生动,而且科技感十足,当然会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比讲解员枯燥的讲解更有趣,也更容易让小朋友获得知识。因此,不妨耐心等待,让小朋友看完。
2、讲解员:“半坡人吃过煮熟的食物吗?”
走到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前方,讲解员向小朋友详细介绍了这里陈列的一件陶甑,底部有很多小孔,类似今天的箅子。蒸汽通过小孔进入陶甑,里面的食物就被蒸熟了!
当讲解员介绍完这件陶甑的作用和意义之后,她向小朋友询问道:“半坡人吃过蒸熟的食物吗?”听到这个问题,小朋友们都愣住了!他们吃过呢?还是没有吃过呢?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有意义。讲解员花费很长的时间,介绍陶甑蒸食物的功能,从小朋友们的反应来看,他们根本就没有听明白!如果没有搞清楚陶甑的作用,就算知道半坡人吃过蒸熟的食物,有什么意义呢?
3、讲解员:“半坡人生活的环境好吗?”小朋友:“不好!”
离开第一展室,穿过中间廊道,这里复原了半坡人生活的场景。远处,山峰连绵起伏,河流蜿蜒曲折;近处,树木森林茂密,有人在田间劳作,有人在追赶猎物。
准备介绍这个场景的时候,讲解员先向小朋友们提问:“半坡人生活的环境好吗?”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好!”“没有灯!”“没有汽车!”“没有高楼大厦!”
在我看来,应该等到介绍完优美的环境后,再提出这个问题。讲解员想让小朋友们回答:“环境好!”但是,小朋友不像成人,向往着田园生活。他们喜欢喧闹的城市,当然觉得半坡人生活的环境不好!
4、讲解员:“半坡人的装饰品好看吗?”小朋友:“不好看!”
走进第二展室,迎面的展柜里,摆放着半坡遗址出土的骨笄、陶环、牙饰、蚌饰等。它们都是半坡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装饰品,可以固定头发,可以戴在身上。
依次介绍完这里展出的装饰品后,讲解员向小朋友们提问:“半坡人的装饰品好看吗?”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好看!”“没有我们的皮筋和发卡好看!”
在我看来,讲解员应该从实际出发,不应该画一个圈子,让小朋友往里面跳。跟现在精美的装饰品相比,这里的骨头和蚌壳确实不好看,不必非要让小朋友说它们好看。但是,可以告诉小朋友,这是当时最好看的装饰品了!
5、讲解员:“上学之前,你们不会写字吧?”小朋友:“会!”
走到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前方,讲解员准备向小朋友介绍彩陶上面的图案,包括人面鱼纹、动物纹和几何纹等。这些纹饰由简到繁,发展的规律很明显。
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些纹饰的重要意义,讲解员问道:“上学之前,你们不会写字吧?”小朋友犹豫了一下,然后一些人回答道:“我上学之前,就会写好多字!”
在我看来,讲解员就是想说:过去,器物上没有纹饰;现在,器物上有纹饰了。说明人类文明进步了!但是,由于没说清楚,把小朋友带偏,转移话题,影响效果。因此,举例子的时候,一定要自圆其说。
6、讲解员:“你们认识哪一个符号?”小朋友:“问号!”
展厅的结尾处,通过一张图片,展示半坡遗址发现的神秘符号。这些原本描绘于陶器表面的符号,被整齐地排列在图片之上,中间画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走到这张图片前方,讲解员手指着图片,向小朋友们提问道:“你们认识哪一个符号呢?”小朋友们经过观察后,指着中间激动地说道:“这是问号!”
在我看来,讲解员跟小朋友互动之前,应该说清楚这个游戏规则。最起码,有一个简单的开场白,指着中间的问号,再向小朋友提问:“半坡遗址非常的神秘,给我们留下很多问号。你认识周围的符号吗?”
我经常带领小朋友们,参观陕西各大博物馆,给他们讲解各种各样的文物。但是,我从来没有跟随小朋友,听过其他人的讲解。因此,第一次体验,感触非常深。三步一尴尬,五步一打脸!
在博物馆讲解的对象之中,小朋友是最难把握的群体。他们思维敏捷,好奇心强,没有套路,童言无忌。因此,给小朋友讲解要比给成年人讲解难多了!
给小朋友讲解是良心活。你讲得不好,他们也无所谓,谁会质疑老师呢?但是,如果你讲得好,他们受到影响,就会对文物与博物馆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