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申威隆I关中拍客
申威隆I关中拍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983
  • 关注人气:3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候鸟东南飞 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2016-06-15 13:06:54)

   前一阵子参加《你不知道的陕西》时,提到如果获胜的话将利用10万元的奖金进行“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考察。本来是探囊取物的事情,谁知道后来竟然暗箱操作,就没再让人上台答题了!开始还挺生气的,后来就挺庆幸:本来就是为了展示一下自己而已,如果后来在为了区区10万块PK来PK去,还不够丢人现眼呢。

其实不需要这笔奖金也可以进行考察的,只是相对拮据一些。本人计划分为两次进行:第一计划,河西走廊和草原丝路。从西安出发经过兰州,依次考察武威、张掖和酒泉的历史古迹,与2010年历史院的嘉峪关—敦煌的考察衔接。之后一路向北,沿着黑水河的方向,一直到达额济纳旗。随后向东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翻越狼山最后到进入河套地区,基本结束考察;第二计划,天山廊道路网和青海之路。沿着高速公路直抵瓜州,经过哈密、吐鲁番到达乌鲁木齐后,先后考察天山南北和南疆。之后从茫崖进入青海,一直向东进入河湟谷地,基本结束考察。

日前首先进行的是第一计划,行程约4500公里,花费不超过1万;其次将在近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第二计划的考察。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第一天(8月31日):西安—永登

一早冒着蒙蒙细雨开始了行程,沿着福银高速向西北,雾气越来越大,但是进入彬县后,天气放晴。在泾川县城吃了饭,本想参观县博物馆,但是大门紧锁,随后折向了北面不远处的大云寺。过去沿着高速经过这里时,总会看到左侧的王母山和右侧高高耸立的大云寺塔,但是从未近距离观看过。此塔虽然为近年新建,但是气势宏伟,乃典型的仿唐建筑,方方正正出檐极长。塔前是一广场,两侧有高大的阙楼,西侧紧邻着南北向的建筑群。在这周围曾经多次发现佛教文物,以及用金棺银椁存放的佛骨舍利,因此闻名遐迩。它与淳化金川湾石窟、彬县大佛寺、庆阳南北石窟、固阳须弥山石窟等,都是丝绸之路靠近京畿的重要佛教遗存。

离开泾川一路向西,在六盘山镇驶下高速,经过隆德和静宁后上高速直达兰州。陪家人在正宁路吃了小吃,天黑前观看黄河母亲像后,立马离开兰州,9点半到达永登县住下。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第二天(9月1日):永登—永昌

一大早又是下着毛毛雨,先寻找了位于县城东侧的满城遗址,东面临街的一段用新砖包裹,门洞有士兵把守,其中是政府机关,禁止入内。其他三面夯土墙裸露,高约6、7米,马面和瓮城保存完好,周围被平房包围。

离开永登县城雨就停了,公路与兰新铁路并排,不知不觉就到了天祝县,由于这里是藏族自治县,大街小巷的牌子上都是汉文与藏文并行。在县中心的白色牦牛雕塑前留影后,参观了旁边的华藏寺,虽然就一个院落,但是依然很多人在围绕着大殿行走,并且拨动着成排的经轮。

出了天祝县城向西北,周围风景就变得秀美了,公路两侧成排的树木,周围的田野里种植着青稞,远处的天际是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峰。不久道路一拐,进入了低矮山岭之中,基本没有什么车辆,公路两旁是用围栏圈起的牧场,放养着牛羊。不久进入山岭顶端,看到路旁所立的标牌,才知道这里就是乌鞘岭。

从乌鞘岭出一路下坡,过了安远镇后,就是两侧高山,中间夹着一条流水的古浪峡了。不一会儿可以看到公路左侧河对岸出现一块红色的崖壁,其间有一洞,洞前立着牌坊,旁边的石碑上写着“状元洞”,是古浪峡中一处胜迹。之后两侧越来越窄,在进入古浪县后廓然开朗。

在进入武威之前,先向南参观了位于山中的天梯山石窟,进山的公路是一周前才通车的,之前来这里很不方便。经过一片荒山野岭后,就可以俯瞰黄羊河上因修建水库形成的湖泊,石窟就位于东侧的山体上。今年五一在参观甘肃博物馆时,就见到了从这里搬迁过去的泥塑和壁画,虽然知道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但是还是一直想来看看。

景区的大门正在施工,乱七八糟的,一个人买了20元的半价票,在一位办公人员的陪伴下进入参观。沿着山间的小路向前,先可以看到一座建设在高台上的博物馆,其中以大量图片和少量的复制品,展示曾经在这里的壁画和泥塑。随后进入一个山坳,办公人员为我打开了一扇铁门,穿过一条人工开凿的甬道而过,就看到了依山开凿的宏伟大佛,周围立着阿难迦叶、胁侍菩萨和天王,站在拦水坝上平视大佛,有几分乐山大佛的神韵。沿着两侧的台阶下到底部,仰观佛像,好像能把人一脚踩死似的,顶部还新绘制有壁画。目前来这里只能看到这一窟的造像,而且还是经过后来大规模修复的,其他的小窟位于此窟北侧的崖壁上,远远可以望到,其中什么也没有留下,均被运到了省博。

参观完大佛原路返回,途径白塔寺,这里曾经召开过著名的“凉州会谈”,从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里保存有阔端王为萨班修建的灵骨舍利塔。进入景区后,迎面就是萨班的塑像,之后是密密麻麻的白塔,均围绕在中心的大塔周围。在塔林中绕了半天,拍了很多照片后,进入后方的遗址区,才恍然大悟,刚才的那么多白塔不过是后来新建的而已,真正的舍利塔基在这里,白浪费时间了。此塔建成后,元末毁于战乱,明清又重新维修,1927年毁于大地震,“文革”期间又遭到破坏。近年考古发掘,揭露了周围的建筑遗存、回廊和水井等,在东面的凉州会谈纪年馆里陈列有当时出土的部分文物。

从写有凉州匾额的武威南门进入城区,径直就前往了位于北面的雷台汉墓,著名的马踏飞燕就出土于此地,尽管在考古圈家喻户晓,但是实际却没有太多的看点。先参观了位于雷台东面的汉文化陈列馆,其中以雷台汉墓主题的文物为特色,同时辅以其他汉代文物,展示了武威地区在汉代的风貌。之后直奔雷台之上,看完了成组的道观建筑后,竟然没有找到墓葬的入口。下来后才得知,入口在台子下方的东面,要工作人员打开门后才能入内,所谓的雷台不过是这座墓葬的封土而已。

墓室有南北两座,南侧的一座规模较大,沿墓道进入,蹲着穿过低矮的墓门,进入甬道,随后就是前、中、后三室,其中前室有南北两个耳室,中室也有一个耳室,上方可见被青砖填封的盗洞。后室摆放着复制的青铜马踏飞燕和仪仗。为了防止墓室坍塌,墓葬内全部由铜支架支撑着,墓道部分还有粗大的水泥柱。北面的墓葬规模稍小,年代较早,不过墓道特别长,进入最后的墓室,温度特别低,随行的游客都不愿意进入,我一个人进去。感觉和南面的墓室基本一致,不过只有前后两室,后室有东壁上南北并列的两个券门而已。

离开雷台汉墓进入市区,本想参观位于文庙旁的西夏博物馆,看看著名的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但是正好今天是周一闭馆时,实在遗憾。向西离开武威,周围就变的格外辽阔,天也迅速黑了,夜里住在了永昌钟楼东面不远处。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第三天(9月2日):永昌—酒泉

清晨离开永昌,向西沿着公路跑了一段,到马营口的时候公路实在不好走,就上了高速。不久看到高速公路右侧出现了长长的夯土墙,开始没有注意,后来逐渐发现它特别长,而且其间还有高出的土台,这才意识到它就是长城。最后长城与高速交叉,形成了“长城口”,这里有一片停车区,可以靠近长城墙体,而且还有一座横跨高速的天桥,可以到对面看看烽火台造型的长城博物馆。

经过山丹在张掖离开高速,大街上到处都是卖西瓜的,才2毛钱一斤,20多块买了8个,在西安也就1个西瓜的价钱。之后径直抵达大佛寺,参观了闻名遐迩的张掖睡佛后,在不远处的古塔、仿古街和威远楼周围转了圈就离开市区。

在通往酒泉的公路两侧分布着众多的古城遗址,先看到了张掖西郊的黑水国遗址,公路旁立着三处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从南侧西面遗址保护单位碑旁边的土路向南,就直接到达了黑水国南城遗址的旁边。首先展现在眼前的就是高大的东北城角,登临其上全城的景象尽收眼底,随后顺时针方向围着古城内外转了一圈,东面的城门保存较好,城内到处是堆积如山的陶片,不过年代都较晚。不远处还有一座同样的北城,不过保存较差,道路难行,所以没有前往。

中午经过临泽和高台县,按照指示牌的标注来到了骆驼城乡,但是并不见传说中的骆驼古城遗址,不断询问路人,才好不容易找到。规模真的是宏大极了,我们直接开车从南门进入,沿着东面内向北,又经过中间的北城门出去,发现东西两侧还有断断续续的土墙。从北门返回城内,沿着西半部分向南,发现在西南角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小城,西墙和南墙与大城连接,在它北面有的高台上有入口。天空特别蓝,南面的祁连山仿佛就在眼前。

沿着村中的道路向西北,许三湾城就出现在了公路一侧的荒漠中,规模小多了。走近之后才发现,这座小城由两部分构成:西北角有一座高大的土台,四周有墙环绕着,形成了独立的空间;旁边是一座高大的堡垒,四周角台雄伟,仅在东面有一座城门,有瓮城围绕,进入口一片空旷,西面的墙内侧凸出着一座类似马面的墩台。

顺着公路一直向南,之后与铁路和高速并行,周围全是荒漠戈壁,道路也很宽阔,天黑前就到达了酒泉。感觉这里和敦煌很像,尤其是市中心的汉唐美食街,让我想起的四年前的沙洲夜市。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第四天(9月3日):酒泉—额济纳旗

清晨先去了东郊的酒泉公园,看了这里的“西汉遗迹”,进入公园大门一直向前,就可以看到流淌的“酒泉”,前方亭子中立有石碑,一旁还有左宗棠所栽植的柳树一株。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西征匈奴大获全胜,武帝从长安赐御酒一坛犒劳征霍去病,霍将军认为功劳属于全军将士,于是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取而共饮,“酒泉”的美名传承至今。

下一个目的地是西北角嘉峪关市境内的魏晋墓,顺着不宽的公路向北,到达墓葬所在的新城镇后,向西离开镇子,眼前就是一望无边的戈壁,向北进入一条绿树成荫的道路,魏晋砖壁画博物馆的院子就出现在了右侧。博物馆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公路旁是一座小型的博物馆,其中陈列着魏晋墓葬中出土的部分文物,以及介绍周围名胜古迹和魏晋墓相关情况的展板。

随后向东北进入了位于戈壁之中6号壁画墓,保安专门过来为我们打开了墓门,并且一直陪着我们进入墓中。沿着新垒砌的墓道进入其中,墓葬为前、中、后三室,各室的墙壁上都镶嵌有大量的壁画砖,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缩影。虽然地面上方铺着地毯,但是从个别翻起的角落可以看到下面地砖的花纹十分精美。尽管这里并不大,而且壁画砖很有可能不是原物,但是依然不允许拍照。

在博物馆展厅中的地图上,看到不远处的草湖之畔,有著名的李陵碑,据说威武不屈的杨继业就碰死在李陵碑下。当进入草湖景区后就看是寻找李陵碑,当看到湖的南端土坡上有一户民房,爬上去正要靠近,从院子里跑出一位大爷,冲我喊:“别过了!有狗!”我还没反应过来,正要询问,他惊愕地急喊:“赶紧跑!赶紧跑!”这才看到院内一只藏獒冲我跑过来了,我立马转头冲下土坡,回头看到狗被他拉住了,才松口气。他指着远处山顶上高大的烽火台,说那就是“李陵碑”。

相传,李陵率军抗击匈奴大获全胜,班师后见花城湖一带水草茂密,便下令在此驻扎。一日,他举目南望,看到周围的景色不禁豪情顿生,萌发了勒石记功的念头。于是,命令全军将士日以继夜轮班运土填湖,夯筑了一座黄土墩台,李陵亲笔书写了“誉满边关”四个大字,署名“骑都尉李少卿题”,然后刻字勒石,立于墩台之上。匈奴趁机起兵反攻,由于士卒填湖筑台,劳累过度,汉军很快就溃散兵败。汉武帝闻讯后,把李陵家满门处斩。

这里传说的“李陵碑”不过是一处烽火台遗址,名为“沙岗墩烽火台”。它的下方四周用石块和泥土重新维护,北面的壁上有一洞口,内有“烟囱”直达顶端,应该是紧急时刻点燃烽火的地方。在山坡的周围还分布着很多清末的墓葬,周围有用石块垒砌的方形空间,类似院落。

离开这里向南返回,后一路向东北,在金塔县吃了饭,沿着黑水一直向北,周围景观立马变为了大漠,天地间只要一条路和一辆车的景象。周围不时可以看到“军事禁区”的牌子,前方的车辆远远望去,在地面升腾气体的映衬下,好像悬浮在地面之上。对我这种刚刚拿到照的人,这里是再好不过的练车场所,将油门踩到90左右一路狂奔,其间好几次都差点睡着了!

经过东方航天城,进入参观要150元门票,而且这几天发射架是看不了的。于是没有进入,从东面绕了过去,高大的蓝色发射架和办公楼在辽阔的戈壁滩上十分显眼,有机会能在这里观看火箭发射,一定是相当壮观的。

快6点到达黑城遗址公园门口,进入后沿着景区内的道路一直向前,并未见到任何古城的遗迹,仅在路边看到了“将军树”,旁边有介绍它的牌子。继续向前行驶,心里正开始犯嘀咕的时候,宏大的黑城遗址就展现在眼前了。

将车停住旁边,步行靠近遗址,远远就望见了西北角上耸立的几座宝塔,离开了铺设的便道,直奔塔下。塔的北面就是辽阔的沙海,各种感慨之后,踩着旁边的沙堆登上城墙,又顺着内侧的沙堆“滑”到了城内,生怕沙子把我埋了。径直沿着便道登上了西北角上,在这里可以俯瞰城内的全部景象,在不少地方都残存着夯土台基,都是曾经的恢弘建筑留下的。一直走到了东门处,这里已经基本被沙子埋没了,就是已经清理过的西门也连同其中铺设的便道一起,又被埋没了大半,瓮城内搭设脚手架,防止城门坍塌。原路返回途中,看到了刚才由于匆忙而忽略的大同城和红城遗址。

赶在天黑前抵达额济纳旗。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内蒙古境内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第五天(9月4日):额济纳旗—乌力吉

早晨一路向北前往居延海和策克口岸,途中看到了一株高大的胡杨树,周围缠绕着彩带,应该就是所谓的神树“胡杨王”。先前往居延海,由于不是旅游旺季,一片冷清,湖畔正在修建一座高大的老子骑牛雕塑。家人问我,“老子像怎么会修在这种地方?”我说:“老子化胡呗!”

之后继续向北,就是中国和蒙古的边境线,对外贸易的策克口岸。宽阔的道路两侧都是相关的机构和仓库,尽头就是策克口岸进出境的办公大楼,一人出30元就可被带着进入参观。交了钱,给了我们相应的发票后,在一位小伙的带来下,我们从东侧的门绕到办公楼后,就可看到一座门柱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并悬挂着国徽的大门,这就是所谓的“国门”。在这里有一位边防武警替换了小伙,带我们继续向前,出了“国门”,来到不远处的国境碑前。石碑很简单,上部悬挂着国徽,下方有“中国 572 2002”的字样,我正想绕到后面看看时,被武警制止了。这才发现碑的下方有一条黑线,另一侧就是蒙古国,差一点就“出国”了!

在界碑旁是一条公路,在“国门”外有大量蒙古的车辆排队进入中国,车的外形都很奇特,底盘特别高,车牌上也都是蒙古文字。听武警说,这些人都是过来做生意的,将蒙古的奶制品带来这里卖掉,再购买些水果、蔬菜之类的回去。由于那边比较穷,他们觉得额济纳都算是很大的城市了。我随手发了条微信,将在国境碑的照片传上,立马有同学回复:“蒙古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返回额济纳后,本想参观一下博物馆,但是居然下午3点半才开馆,果断向东离开了额济纳。刚出来县城的一段路,周围全是胡杨树,到了9月底胡杨枝叶茂盛之时,这里将非常壮观。本打算离开县城后,加满油再穿过巴丹吉林沙漠,但是连续几个加油站都只有柴油,加油站的人告诉我们在150公里外有一处可以加到汽油。估算了一下我们的汽油还可以跑250多公里,于是就上路了。好不容易来到了这处加油站,他们的油表竟然坏了,而下一个加油站还有105公里。如果他说的没有错,那还好,如果再有些差错,那就麻烦了。当跑了一段之后,路边就出现了一片片的积水和稀薄的草原,最后看到了一座漂亮的山峰,上面悬挂着“保卫边疆”的大字,加油站也出现了,一下加了300块的油。询问给我们加油的大姐,得知这里是苏红图,并且之后一路就好走了,每隔不远都有村庄和加油站。于是就轻轻松松地上路,路边可以看到正在排队回家的骆驼群,夜里住在了乌力吉。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第六天(9月5日):乌力吉—包头

早上离开乌力吉向东,太阳还没有完全照亮大地,路旁的水潭边上都是成群喝水的骆驼。但是它们胆子都太小了,还没等我靠近,都跑散了,从公路边一直延伸到大漠深处。还有成群的绵羊,和骆驼一样,周围都没人看管。它们不时的穿过马路,在翻越狼山时,就看到路中间有一只刚被撞死的羊,我们过去之后,只见一辆大货车停下,将它撂到了车上。

即将穿过狼山时,参观了著名的人根峰,就位于红色山崖半山腰上,很像隆起的男性的生殖器。从山下的藏式风格的寺庙出发,沿着台阶向上,两侧地面上有很多人为堆放的小石堆,应该有祈福的意思。很快就到了人根峰对面的观景平台,从这里观看此峰简直像极了,连龟头都清晰可辨。

沿着狼山一直前行,经过了阿贵庙、阴山岩画,最后在杭锦后旗上路高速。在五原下高速,进入县城参观了博物馆,由中间的文物厅和四周的其他主题展厅构成,规模虽然宏大,但是大多都是假货。

经过乌拉特前旗,经过乌拉山下,到包头时天已经黑了。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第七天(9月6日):包头—呼和浩特

清晨从包头一直向东,由于堵车严重,好不容易才离开市区,不久就下起了小雨。10点多到达美岱召,整个建筑群被城墙围绕,前方修建了宏大的广场和博物馆。背靠着峻美阴山,加上烟雨朦胧的意境,犹如画卷。在半山腰上隐约可见一座白色的建筑,乃阿勒坦汗的灵塔,他是成吉思汗第17世孙,在明嘉靖18年(1539年)主持修建了大明金国都城,就是今天的美岱召。

美岱召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雄宝殿,从最外侧的泰和门进入,迎面就是这座大殿和两棵古松。大雄宝殿前殿为大经堂,宽敞明亮,中间摆放着喇嘛们日常礼佛的行头,两侧壁画绘制的各类罗汉。从大经堂进入后方的大佛堂,光线变得昏暗,顶部高深,二十多米高的金柱一贯到顶,巨大的金柱上用沥粉贴金绘制五爪盘龙。中间供奉着释迦摩尼,两侧的柱子下方也摆放着各类菩萨。四壁满绘壁画,一直到天花板,场面宏大,构图丰满。由于光线太暗,很难完全看清楚黄面的全貌,只可以大体辨认出:北壁正中绘有释迦牟尼像,左右为迦叶、阿难二弟子;东壁画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像;西壁主要绘制了组蒙古族供养人群像,他们均身着明清时的蒙古服饰,据说价值较高。

又参观了周围的古井、太后庙、琉璃殿、八角殿等,最好登上城墙环绕一周,从不同角度观看下方的建筑。而墙西侧和南侧外都是破烂的民房,与内侧的建筑景色格格不入,东侧墙外是一座新建的寺院。

离开美岱召直奔呼和浩特,进入市区后雨就停了,直接上二环向东,前往位于东二环旁的内蒙古博物院。博物馆与电影院、商场等均在一座大型建筑内,周围显得很喧闹,与一般的博物馆风格迥异。馆内分为三层,展厅众多,以蒙古族历史文化为主。正在举行的《相映成辉—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包括了大量来自山西、宁夏、甘肃等省的文物,异彩纷呈。

在观看博物馆的展牌时才反应过来,不远处还有一座建于辽代的万部华严经塔,离开博物馆后就向东前往那里。经过与此塔同名的“白塔机场”后不久,高大的白塔就出现在公路南侧,学生花25元就可以登塔,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在门口观望了一下,就原路折回了市区。

呼市内堵车实在厉害,远在西安之上,拥堵了好久才到达繁华的通道路。随便吃了饭后,雨又下起来了,越下越大。在清真寺和大召周围大概转了转,就向南打算离开呼市,前往鄂尔多斯方向。但是堵车太严重的,1个多小时还没离开市区,于是就住在了南二环旁的7天酒店。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第八天(9月7日):呼和浩特—榆林

早上向南沿着昭君路,很容易就看到了路西侧的昭君博物院,它是以昭君墓的青冢为核心,周围有博物馆、园林,以及模仿昭君故里风格的建筑组成的文化区,挺没有意思的。

离开青冢向南上环城高速离开呼市,中午抵达鄂尔多斯市,直奔新城中心的鄂尔多斯博物馆。馆内的展览风格与省博物馆是一个路子,展品多为假货,只是在最顶层的临时展览“金色中国”让我眼前一亮,不仅有鄂尔多斯出土的各种小件金器,还有来自南京博物院、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和大理崇圣寺三塔等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最让我感到惊叹的还是鄂尔多斯博物馆的外观,我努力想把他往好的方面想,但是总觉得它像坨屎!而且还是被人踩过,晾晒好久后变硬的那种!我妈才逗呢,说它是为了反映草原文化,所以模仿了骆驼粪!

在内蒙古考察的最后一站是成吉思汗陵,虽然众所周知这么并没有埋葬成吉思汗的遗体,但是作为一处文化圣地,还是值得来一次的。不过150块的门票实在让人作呕,虽然买了半价票,还是太贵!

进入景区,依次经过牌坊、雕塑和99台阶,最后到达保存成吉思汗陵帐和生前物品的陵宫,建筑融合了蒙古包的圆顶风格和汉族建筑的屋檐、台基与回廊等。从正门进入陵宫内,迎面的大厅有成吉思汗的高大坐像,随处可以“禁止拍照”的牌子,两侧长廊的墙壁上绘制有巨幅的壁画,从西向东讲述了成吉思汗的一生。从大厅绕到后侧,进入了一个很庄严的“大殿”,地上铺着地毯,北面正在的祭台上供奉着三个形似“蒙古包”陵帐,分别是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妻子“灵柩”,对面的墙壁上还有瓷砖拼成的成吉思汗家族成员图谱。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上面放置着各类供品、香炉和酥油灯。旁边坐着几位年龄不同的达尔扈特守陵人,观察着进入这里的所有人的举动,并且不时的上前照顾供台。

在东西两殿内还供奉有成吉思汗生前喜欢的白马、使用过的马鞍和木桶等物品,均被放置于同样的灵帐内,通过开启的小门,可以望到里面。在成陵的周围还有为成吉思汗修建的苏勒德祭坛和阿拉腾甘德尔敖包,以及供奉成吉思汗妻子、儿子和兄弟的伊稀哈屯祭祀殿。

离开成陵,进入陕西境内不久,天就黑了。夜里住在榆林市。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第九天(9月8日):榆林—西安

这天是中秋节,计划晚上就可以回家。从榆林出发,没有走高速,穿过毛乌素沙漠边缘,径直到达横山县的波罗镇。在镇子东面的山顶,远远就可以望到有大片的古建筑、城墙和塔。从位于路边的接引寺东侧的小路,可以登上山顶,路旁还立有一块“横山起义纪念碑”。

好不容易登临山顶,一座古塔就进入了视野,在它旁边远眺视野极佳,可以俯瞰流淌不息的无定河和连绵城墙。之后向南这进了古堡内,这里的景象让人失望:一条老街横贯南北,其间有新建的庙宇、市楼、牌坊和高大的城门等,而后面真正的老建筑缺破败的不成样子。

继续沿着国道向前,路旁边不时可以看到长城的烽火台遗迹。离开横山县城一直向南,穿过塔湾镇后,在路边出现了一座古塔,名为响铃塔。此塔位于一处红色岩体之上,紧邻芦河,四周有围栏保护,省保和国保单位的石碑立在路旁。虽然塔的外形较为简陋,没有任何装饰,但是从西侧的门洞进入塔内,四周的墙壁上绘满了人物壁画。由于人们长期在这里烧香,人物面部被熏得漆黑,但是衣着和姿态还清晰可辨。

在杨桥畔镇上高速,过了延安以后就开始下雨,一路上越下越大,到西安已经7点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候鸟东南飞 <wbr>马蹄向西北—2014年甘肃、内蒙古段丝绸之路考察小记(8.31—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