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就听网友说在陕西省图书馆举行古籍展览,因对此不太感兴趣,所以一直迟迟未去。这个展览的时间很短暂,不过五天而已,眼看着就开结束了,吸取以往“凡是不看的展览,一旦结束必后悔”经验教训,周二一早硬着头皮前往。九点赶到省图书馆,位于一侧的展览大门紧闭,说是十点才开放。打算绕到西安博物院打发时间,走到跟前才反应过来周二闭馆,于是又屁颠屁颠地折了回来,在图书馆上上下下磨叽了半天,才挨到十点进行参观。
经常在博物馆看展览,来省图书馆看展览还是第一次,虽然挺难能可贵的,但是还是吐槽点不断。先说灯光吧,像这样的展览一般采用漫光照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整个展厅统统是点光。凑近了拍照,展柜的玻璃就反光,古籍看不太清;离远了拍,古籍上显现几个光点,看得人很不舒服。反正就是拍的人很不爽!接下来吐槽的就是展板了,好端端的古籍展,非要配一圈丝绸之路的展板,介绍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和重要地位,两者有个毛关系!正儿八经介绍古籍的内容一个没有,就让人瞎看呢!最可笑的是,结尾处还要和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联系在一起。
我瞎看了一圈下来,就三个印象:年代早的好!在展览的一开始就是晋唐宋的书,包括三件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写本佛经,最早的一件是东晋的《金光明经卷第二》,其中很多的字都包含有汉代篆隶的结构,为研究十六国至北朝早期文字从汉代篆隶到楷书的过渡,及其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实例;有图的好!大多古籍展开密密麻麻的都是字,往往一些有图的让人眼前一亮,如其中有一件清代的《关中胜迹图志》,展开的一面正好是西安地区的地理形势,让人倍感情切;看不懂的好!在展览最后,是一批少数民族文字的古籍,包括有西夏文、阿拉伯文和藏文,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看上去就像是绘画似的,挺新颖!
2014年5月27日上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