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利碧玉—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

(2014-04-18 23:35:07)
标签:

文化

分类: 博物馆

      愿海洋如碧玉般闪耀光芒,愿闪烁之光将你的路程照亮。

       May the calm be widespread;May the sea glisten like pounamu;May the shimmering light guide you on the journey。

       Kia hora te marino;Kia whakapa pounamu te moana ;Kia tere te kārohirohi I mua I tō huarahi  

                                 ——毛利谚语

       这月初,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看有关北京知青的展览时,就得知几天以后要举行“毛利碧玉”展,其实这个展览在春节期间曾和我擦肩而过。当时去重庆三峡博物馆参观,由于时间比较紧,看完了此馆的重要展厅后,临时展厅就没有进去,当时临展所进行的就是这个“毛利碧玉”展。   

       在高中上英语课时,有一个单元就是讲新西兰的,从中就得知那里的人也比较喜欢玉石,但是对新西兰玉石的了解一直停留在这一点上。看完这个展览收获颇大,不仅亲手摸到了远道而来的碧玉真品,而且记住了一些有关碧玉的毛利谚语,了解了很多碧玉背后的故事,这些往往比玉石更吸引人。

      新西兰碧玉又称为“绿石”,仅产于新西兰南岛,被毛利人视为神的恩赐。当高山上碧玉受到侵蚀,从岩石中析离出来,大部分被冲到河床上,也有一些被带到了大海边。一进入展厅,迎面就是一大块碧玉,名为“触摸石”,专门就是让大家摸的,它将这个展览与其家乡联系在了一起。别人大概摸一下就走了,我站在那里反反复复摸了好几遍,我这辈子都不一定能去新西兰,但是摸到这块光滑的碧玉石,仿佛新西兰的崇山峻岭、河流海岸就在眼前。

      接下来的展览以碧玉的起源、分类、制作流程、使用功能等为主线,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新西兰的独特魅力。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类玉石器:人形项饰和扁棍。

      玉人形项饰,就是脖子上装饰品,类似我们所戴的“貔貅”“观音”“弥勒”等,但它的造型是一个古怪的“娃娃”,外星人似的。其中一件是一位著名导游所戴过的,她曾负责带领游客参观红色和白色梯形丘,它位于北岛的罗托鲁阿镇,19世纪著名的世界奇观。1886年火山喷发,这名导游收留60多名游客躲进自己家中才幸免遇难,但是著名的梯形丘被彻破坏。

      玉扁棍数量也很多,最初是一种武器,后来成为权力和威望的象征,大概类似我们的“钺”。其中有一件属于一位叫艾鲁的酋长,19世纪60年代,他曾与英国殖民者进行过斗争,令殖民者畏惧。

2014年4月17日下午

 

展览时间:2014年4月4日—7月5日

展览地点: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面南侧展厅 免费

 

毛利碧玉—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

更多照片:http://his.snnu.edu.cn:8000/forums/t/21061.asp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