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份有一位网友(杨明)在西岳论坛上看到了我的帖子和我联系,邀请我加入了一个名叫“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的论坛http://www.diwangling.com/forum.php,并且让我做了一个分区的版主。和我一起管理这个版块的习门吹雪(习通源),是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一位师兄,王建新老师的博士生。能够加入这个群体,倍感荣幸!紧接着11月的时候,大家就组织了一次考察明藩王陵墓的活动,但是当时有事没有参加,挺遗憾的。12月在凌家滩实习时,又接到了年初考察唐陵活动的通知,就一口答应了。
活动的规划几经变更,最后定在了1月11日与12日两天,先后考察礼泉境内的唐昭陵和建陵。虽然这两座陵墓之前都去过多次了,但是看到考察规划时我还是十分感兴趣,因为所要到达的都是我之前从未涉足的地点,如昭陵的南门、寝殿、石室和魏征墓;建陵东、北、西三门和郭子仪墓等。11号一早6点半就从家里出发,乘坐地铁到达北郊张家堡和大家汇合,一共10人,乘坐两辆车。8点出发,不到九点就到了昭陵博物馆,副馆长李浪涛老师接待了我们,并给我们讲解了博物馆的四座展厅。我之前也当过讲解员的,自认为讲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听了李馆长的讲解,我就自愧不如了。除了感情和内容之外,他讲解时的语速时快时慢,阴阳顿挫,处处押韵,优美流畅,这是我难以企及的。
其中有一段是让我难忘的:
“月有阴晴圆缺,但皓月依然当空;江水一去不返,可江河依旧奔流不息。先人虽然逝去,但是他们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只是我们未曾察觉。仰望雄伟昭陵,谁会认为唐太宗已经离开我们1000多年了?”
在带领我们参观最近新开放的《昭陵文物精华展》时,李馆长又向我们介绍了此展览的特色是:让文物说话,用组合传情。以不同墓葬出土的文物进行巧妙组合,按照时间的顺序展示了从贞观到开元盛世百年间的文化遗产,表现了昭陵文物的多样性及反应生活的深刻性,给人美的享受。举一个例子:女骑马俑是昭陵唐墓中常见的陪葬品,博物馆将不同墓葬中所出的女子骑马俑按照先后的顺序进行重新排列,背景再配上《虢国夫人游春图》,彷佛画中的景象真实的跃然眼前。
2014年1月11日上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