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清殿高大台基的西北侧,还有一处夯土台基,虽然高度不及前者,但是面积却大一些。此处遗址东临青霄门进宫的道路,西面和北面和宫墙只有一路之隔,西北面就是宫墙的西北角遗址。
目前大明宫遗址公园将这一处遗址命名为“大福殿”遗址,这里曾经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背面说此殿的命名是根据《阁本大明宫图》的标注确定的。为了看看这份大明宫图,倒还废了一番周折,有关大明宫考古发掘的书翻了个遍也不见,最后还是在《雍录》中看到了。其所标注的位置确实十分明确,与此处遗址所在地点完全相同。但是还无意中看到了另外一幅大明宫图(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所标注大福殿的位置去前者略有不同,并不在大明宫西北角的位置,而向南转移到了九仙门内道路南侧,麟德殿北侧,西面紧邻西宫墙,东面是斜下的漕渠。大概翻阅了一下文章,并没有详细说明将大福殿标注在这里的依据。之后在翻阅《两京城坊考》发现其也是将大福殿标注在了九仙门南侧,傅熹年所标注的位置应该是参照了这里吧?而后两者对宫城西北角处的区域均未作标注。
过去此殿遗址被村庄包裹,当地人称此台基为“炕”,所以这个位于台基下面的村庄名为“炕底寨”,现在已经全部被拆迁了。据说,唐代崇佛道,三清殿为道教场所,旁边的大福殿是皇帝敬香拜佛的地方,又称“大佛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