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数学·第6册《二等分》
(2011-09-01 11:30:03)
标签:
蒙氏数学圆片操作册大黑正方形育儿 |
认识二等分
蒙氏数学·第6册《二等分》
设计意图
等分这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常见到小朋友们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但总因分得不公平而找老师帮忙。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旨在结合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二等分,并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实现认知的平衡,从而获得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等分后的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运用二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喜欢并乐于参与等分物体的活动。
活动重点
会把物体等分成两份,并知道等分后的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活动难点
学习将物体等分成两份的多种分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分数圆片”,花生、白果、红枣等实物。
2.学具:“分数圆片”,剪刀,小刀,笔,毛线,吸管,塑料绳,《操作册》第6册第11-12页,圆形、五边形、心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树形等材料纸。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切西瓜。幼儿站成圆圈,手牵手。教师扮演切西瓜的的人,从圆圈的正中间穿过,一边走一边念:“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一切俩。”念完后走到一对幼儿面前,教师用手当刀,轻轻“切”开幼儿牵着的手。然后教师一边沿圈走,一边挨个摸幼儿的头。当摸到一半时,教师说:“我把这一半的西瓜吃掉。”被摸了头的幼儿蹲下。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2.集体活动
(1)初步接触二等分。
①欣赏故事《两只狗熊》。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捡到一个香喷喷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闹着,狐狸大婶来了,帮它们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最后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面包,还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呢。
②教师提问:“假如请你帮忙,你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面包?”幼儿操作学具“分数圆片”。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③教师出示教具“分数圆片”,从中顶出绿色和红色的圆片,把红色圆片拼成完整的圆形,与绿色圆片叠在一起进行比较,两个圆片一样大。再将红色圆片沿控制线分开,比较分成的两份的大小。
小结:一个圆片可以分成同样大的两个部分,这就是圆形的二等分。
(2)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请幼儿将二等分之后的每一份红色圆片和绿色圆片进行比较,区别大小。告诉幼儿没有分的绿色圆片是整体,等分后的每一份红色圆片是部分。
小结:整体比等分后的每一份大,反过来,等分后的每一份比整体小。也就是,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②集体操作,用不同方法等分几种图形。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图形的材料纸,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然后看看等分后的图形和之前的完整图形是什么关系。”
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探索图形的各种分法。例如正方形既可以用对角相折的方法来进行二等分,也可以用对边相折的方法来进行二等分。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材料纸,将材料纸进行二等分。如圆形、五边形、心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树形等。
第二组:操作毛线、吸管、塑料绳,将这些物品进行二等分。
第三组:操作“分数圆片”,把“分数圆片”和对应的数字卡片摆在一起。
第四组:做《操作册》第6册第11页的活动“分蛋糕”。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1)小组交流,鼓励幼儿在小组里大声讲述自己二等分的分法。
(2)集体交流,先请幼儿讲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种方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的?怎样证明这两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教师和幼儿一起重叠验证分得是否一样大)
活动延伸
1.分实物。教师在区角中提供花生、白果、红枣等实物,让幼儿练习二等分。
2.完成《操作册》第6册第11-12页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