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文物之“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地理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为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存,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其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品。“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为夹砂红陶质地,外表呈红色,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造型呈敞口、圆唇、深腹、平底,口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外表装饰有“鹳鱼石斧图”,整幅图案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陶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分成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均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昂头、瞪眸、长喙、两腿支撑地面的白鹳,嘴叼大鱼。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经“碳14”测定,距今已约有60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陶缸体表的画面记载的是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白鹳与大鱼分别是双方氏族的图腾,画面中白鹳作无敌之姿,大鱼则呈颓败之态,石斧代表权力。画面不仅反映出我国史前时期绘画艺术的萌芽风格,而且以宏伟的气势体现出我国史前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是迄今为止在考古发现出土的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绘画作品,也是2002年国家文物局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前一篇:上海-淮海中路风貌保护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