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华亭路风貌保护道路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房产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华亭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北起长乐路,南至淮海中路,全长732米。
华亭路所在原为农田、荒地,穿越“毛家浜”、“狄家浜”等沟浜,法租界公董局于1919-1921年间筑成泥土路,以“一战”中战死的法国旅沪商人“麦阳”之名命名为“麦阳路”。1943年以上海松江旧称更名为“华亭路”,沿用至今。华亭路当年是法租界公董局规划比较严苛的高级住宅区,道路两侧多为花园住宅,建筑错落有致,风格趋于多样化。旧时沿路多旧货、古玩摊点,1949年后为旧货市场。1984年,“华亭路”被辟为小商品市场,继而又拓展成为与“广州高第街”、“北京秀水街”齐名的服装市场。2000年小商品市场整体搬迁,“华亭”路归于平静。

华亭路40、42、44、58号、延庆路132号住宅群,兴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为花园里弄住宅,建筑为砖木结构,通体柠檬黄,拉毛墙面,建筑转角、层际线、窗楣、门洞口等处采用红色清水砖,红色机平瓦坡屋顶。主立面为对称设计,底层设凸弧形柱廊和拱形门洞,二层退平台,三层退阳台,层层后退,构造纷繁复杂,颇为奢华。建筑二层阳台为镂空几何栏杆,上饰花盆,平拱窗锁石上饰浮雕头像,呈现法国古典式建筑风格。该住宅群现为民居,2015年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华亭路71弄1-7号、延庆路135-149号建筑群兴建于1934年,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由6幢砖木结构三层花园住宅组成,由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建造。建筑群平面接近正方形,主立面竖三段布置,中间凸出,底层为方形大门,左旁又有外置楼梯,现为民居。1999年9月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其中,华亭路71 弄5号为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旧居”,一幢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房屋南侧带有小花园。
华亭路72、74、84、86号、延庆路151-157号住宅群,兴建于1934年,为较典型的“法式”四单元假四层联排式花园住宅。该建筑群由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建造,法商赉安洋行设计。建筑红瓦四坡屋顶,外立面由搭毛和局部鹅卵石面层及清水墙组成,钢筋混凝土台口腰线、窗天盘,饰面为黄砂水泥面层。南立面阳台有混凝土圆柱、花式圆形窗和圆形门档,外挑阳台设有花式牛腿。室内地坪为木格栅、木地板和木踢脚板,且室内均采用硬木门,木窗头线和木质扶梯。整体呈现西方新艺术运动风格特征。
其中华亭路72弄1号为花园住宅,三层,南立面左右对称,左右两侧室外折线形楼梯直接通向二层主入口。主入口为半圆券拱敞廊,连续券由类似塔斯干式柱支撑,敞廊上不为露台。建筑墙面为明黄色,局部女儿墙边,柱体和窗台用白色点缀。建筑整体略呈地中海风格。1999年9月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华亭路85号由2幢沿街独栋老洋房组成,总建筑面积1151,其中1号楼原是香港烟草大王何英杰的产业,瑞士人“高朗博士诊所”旧址,建于1936年。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四坡瓦顶,墙面为细软石或水泥拉毛饰面,2层设券柱廊或半圆形敞廊,有室外楼梯通向花园,三层为阳台。1949年后,曾作为儿童医院职工宿舍、公司办公楼、俱乐部酒吧等,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2号建于1990年。
华亭路最北端与长乐路相交汇,最南端、与淮海中路交汇口的东侧,目前还保留着5幢建于1920年的英国乡村式风格的洋房建筑,上世纪40年代,著名建筑师范文照曾在此居住。原本西侧也有两栋,1994年建造地铁1号线“常熟路站”时拆除,原址上建起“永隆商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