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重建,至今基本保持原有格局,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发展的实物标本。



平遥古城内街巷纵横,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时,南大街盘踞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诞生出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平遥拥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其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市楼位于城市中央,明清街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古城建筑分为两部分:城隍庙居左,县衙居右,文庙居左,关帝庙居右。道教清虚观居左,佛教寺院居右。



平遥也被称作“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它反映了平遥人经受苦难,渴望和平的朴素本质,人们希望在城墙的护卫下,这里是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



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多建于明、清(公元1840-1911年)时期,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宅院森严。民居中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惟妙惟肖,集中体现了公元14-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