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平遥古城(夜景)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晋中市平遥县,至今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被称为中国汉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旧称“古陶”,自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后世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均有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加筑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将平遥县城分隔为内城、新城。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平遥城墙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大部分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






平遥古城于1997年12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中心对其评价为:平遥古城建于14世纪,是现今保存完整的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其城镇布局集中反映了五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发展,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与银行业有关的建筑格外雄伟,因为19至20世纪初期平遥是整个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