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常家庄园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是被誉为“儒商世家”的榆次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之一。








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末,时值晋中商人崛起,常氏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陆续修建一些房屋。康熙二十年左右,八世常威北上张家口,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乾隆末期,常氏跻身于巨商大贾行列,在故乡榆次车辋村开始大规模的宅院建设,在村南建“世德堂”,称“南常”,在村北建“世荣堂”,称“北常”,并以此逐步形成“南常”和“北常”两大宅院建筑群。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150年不断修筑,常家庄园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建筑面积达车辋村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








常家庄园受1948年的晋中战役影响,部分损毁严重。解放后,“南常”宅院的全部、“北常”后街西、南面的宅院,大多分配给乡民居住,部分仍留常氏后代居住,另外,后街东面北侧的20多个院落成为疗养院。“文革”中“破四旧”,常家庄园数以千计的影壁和砖、木、石雕被破毁。至上世纪80年代,富裕后的农民开始追求新式建筑,常家宅院大部被拆除、改造,仅疗养院占用的“北常”部分宅院大部分基本保持了原貌。后来,随着晋商文化研究的兴起和深入,常家庄园的主体建筑按原貌修缮修复,于2001年9月对外开放。开放区域为原常家庄园遗存的半条街,共计12余万平方米,不及原面积的1/4。







常家庄园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性很强。由堡门、堡墙、街道、宅院建筑群、园林、商铺以及街心牌楼、堡池、池桥等组成。其中宅院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屋3公顷,庄墙12公里,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筑区,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包括静园及遐园、狮园等。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庄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个宅院彼此紧靠,“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值得一提的是,常家建造静园时,正是中国造园活动的高峰期,且常氏数代往来于江南水乡与塞北大漠之间,所以,造园揉南北风格于一体,既具北派之质朴豪放,又有南派的灵巧秀美。



常氏祠堂即原“北祠堂”,坐落于庄园后街东段北侧,始建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祠堂坐北朝南,院宽25米,进深100余米,占地25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遵从儒礼,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雄浑壮阔,庄严肃穆,是中国北方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设施最完备、规格非常高的祠堂建筑群。
贵和堂宅院坐落于庄园后街西段北侧,坐北朝南,有房屋73间,楼房2座,在常家庄园建筑中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个堂;得以保存的砖、木、石雕、彩绘最完整;有中国民居中最大的砖雕影壁;专家认定七开间后楼是中国民居中最高等级的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