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2020-06-16 08:41:11)
标签:

旅游

地理

人文

杂谈

分类: 长江、黄河

禹门口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市北部的黄河峡谷中,这里两岸峭壁夹峙,形如门阙,传说这里是大禹治水所凿,故称禹门,是黄河晋陕峡谷的南端出口。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禹门口又称“龙门”,黄河自北沿峡谷奔腾南下,东西两山夹河,悬崖绝壁,相对而立,形状似门。当地传说每年春季农历三月,江河湖海诸川的鲤鱼逆水而上,成千上万,游到此处,跳跃行进,跃登河门,跃上者可以化为龙,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因此这里被称为“龙门”。“鲤鱼跃龙门”、“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等等佳话均是指的此地。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禹门口毗邻著名的壶口瀑布,《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农”可越,故名“龙门”。汹涌澎湃的黄河途经此处,其北是群山夹道的黄河峡谷,南面是坦坦荡荡的平原,河道猛然收束至宽度四十余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自古为黄河一大壮观。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禹门口附近的山西河津龙门村一带曾设龙门关,扼守黄河要道,是河防的重要关口之一。历史上,此处是兵家必争之地。唐初,李世民曾在此渡过黄河,进而一统天下。随着古代王朝政治中心的转移,这一关口的军事价值下降。史载,到元代时龙门关废弃。然而,作为黄河上的重要渡口,龙门关的商业价值日益突显。明清时期,龙门关附近商贾云集,繁荣兴盛。南北方货物在此汇集,渡黄河后销往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甚至跟随晋商脚步直达国外。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禹门口黄河之上铁路桥、公路桥、铁索桥四桥并立,贯通秦晋,其中铁索桥全长100多米,建于19499月,结束了禹门口船渡的历史。1972年禹门口黄河铁路桥建成,1973年又建成108国道禹门口黄河公路桥,飞跨黄河中孤岛和山西岸之间。近年,在禹门口黄河铁路桥南侧又兴建黄(陵)韩(城)侯(马)铁路新黄河特大桥,现已基本完工,形成黄河上四桥飞架的独特景观。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黄河系列-山陕禹门口(黄河龙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