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2019-01-26 10:24:47)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分类: 长江、黄河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多个朝代的不断营造,形成南北1公里、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的规模。其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近十万尊佛像中最大的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其中西山崖壁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如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大、中型洞窟有20余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高平郡王洞等。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其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龙门石窟宾阳北洞正壁主尊佛像被现代人形象地称为“剪刀手”佛。其双手高举胸前,右手掌心向上,拇指、无名指与小指屈起,其他二指伸直,左手掌心向下,屈无名指及小指,伸直其他指,这种手势是一种少见的、颇能传达强烈意志的佛教手印,因拇指风化,而食指、中指间隙过大,颇似现代拍照时习惯摆出的剪刀手。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2000年龙门石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的评价为: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中国黄河50景-龙门石窟(河南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