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2019-01-27 11:30:55)
标签:

旅游

地理

分类: 长江、黄河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被誉为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挑战性的杰作”。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黄河中游豫晋大峡谷的出口处,跨黄河南北两岸,处在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黄河之水从从黄土高原流过,携带大量泥沙,出峡谷至平原地区后产生持续、强烈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河道排洪能力不断降低,防洪大堤不断加高,对两岸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极大地发挥了拦沙和调水调沙功能,既可拦蓄上游洪水,又可利用水库蓄水人工制造洪峰,减轻水库淤积,冲刷下游河道,有效遏制河床淤积抬高。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于1991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至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其中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米,坝顶长度为1667米,坝顶宽度15米,坝底最大宽度864米。水库呈东西带状,长约130公里,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公里,属峡谷河道型水库。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其与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联合运用,并利用东平湖分洪,可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担负着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和沿黄5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任务。随着黄河陷入“生存险境”,中国的治黄理念由“控制洪水”转变为“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小浪底工程的投入使用后,黄河连续13年不断流,先后完成7次引黄济津、12次引黄济青、5次引黄济淀等跨流域应急调水任务,还实现了黄河下游连续13年安全度汛,基本解除了黄河下游凌汛威胁,有效改善了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治黄”理念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中国黄河50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河南4/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