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镇远古镇

标签:
旅游历史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地处舞阳河畔,河水蜿蜒,两岸皆山,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

.

.

.
镇远古镇内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天然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多年以来,这里既是贵州东部的水陆码头和交通要道,又是众多商品的集散地。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异域文化在此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素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商业与军事的格局同生并存,城外防御军事体系浑然天成,体现了“威镇远方军事的强驽之首”的地位。
.

.

.

.
镇远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据之非常重要,故名。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属“鬼方”,夏商称“荆蛮”。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西汉时属武陵郡,隋、唐置梓姜县。《贵州通志》载:“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镇远之名始于此。元世祖至元十八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后改为军民总管府。明洪武五年改置镇远州,隶属湖广。永乐十一年置镇远府,隶属贵州。清袭明制。民国初,置镇远道。

.

.

.

.

.
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与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并作《镇远道中》诗,描述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

.

.

.
镇远古镇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遗存有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古驿道等上百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俱高。
其中,青龙洞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集天下山水楼阁荟萃为一方。
镇远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以南为尊”、“财不露白”的“歪门邪道”是其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
古巷道狭长幽深,结构错综复杂,现存有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