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的情义与人生的洒脱……读《八千岁》

(2019-03-20 10:24:18)
分类: 我心飞翔
        一篇小说肯定有主题。主题是小说的魂。把握住主题,才能给人启示。我就想,汪曾祺的《八千岁》想表现什么?想告诉读者什么?这篇小说的味在哪里?
        这篇小说,我读过两遍。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我以为小说的核心在于告诉人们:生命需要情与义,人生需要一点洒脱。
        我喜欢汪的小说,人物较少,事情也并不复杂,还有点难以言说的味道。尤其结尾的处理。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巧妙。如《八千岁》的末了,汪这样写道:吃晚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草炉烧饼来,八千岁把烧饼往账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如果熟知八千岁的生活习惯,就知道这段话看似平常,实则非同寻常。预示着八千岁内心的舒展,从收缩到开放,或者说从抠索到洒脱。
       汪用大量篇幅铺陈了八千岁的衣着习惯、生活习惯。从中可窥见八千岁是一个俭省到极致之人。如他的一身衣裳总是老蓝布,是本地土产,而且落伍,乡下有时能见到,城里几乎没人穿了。蓝布长衫,蓝布夹袍,蓝布棉袍,他似乎只做这几套衣服,年复一年,老是穿这几套。为衬托八千岁的抠门,汪还写八千岁的儿子。爷俩衣服一个样。
       在汪写八千岁俭约的同时,还写了他的自私,冷漠,不近人情,不合人理。作为一米店老板,他缺少善心与担当,生命缺乏一种热量,竟在。柜台竖匾“食为民天”两侧写上“僧道无缘,概不做保”的字条。生而为人,没有善心与担当,何以立足于世?
       八千岁的生活很单调:量米。八千岁的食谱也很简单。开米店,不吃高尖米,顿顿头糙红米饭。菜一成不变,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打牙祭在初二、十六,一碗肉或一盘咸菜煮小鲫鱼……与厨房相邻,从来不打交道。却钟情便宜实在的草炉烧饼。他家的晚茶,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草炉烧饼,一人两个……他不看戏,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可谓了无生活情趣。他的儿子因为他的严厉,几乎无一爱好。所幸,看在宋侉子的情面下,他儿子才被允许养几只鸽子。
       八千岁俭省、薄情寡义,似乎乐在其中。这是怎样的一个生命?他的人生亦枯燥,呆滞。想来,汪老应当不欣赏这种生命与人生。
       八千岁合该倒霉。他的抠抠索索,早为他的麻烦埋下伏笔。他在生意场上,不打点,不走世道,致使八舅太爷敲他的竹杠。足足九百块钱。这不是要八千岁的命吗?还要办满汉全席。八千岁那个心疼可想而知。
       在去赵厨房那里,看张罗的满汉全席时,赵厨房说,鸽子蛋少而小。八千岁竟冒出“要鸽子蛋,我那里有”的话。一个吝啬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既匪夷所思,又极可能。
         八千岁经此一劫,有了新的变化。因别人保他出来,而认识到人情的珍贵,刮掉了“概不做保”、“僧道无缘”的字条。这暗示着以后八千岁的心灵走向,价值观念的改变。
       他和他儿子的衣裳也不再与以往一样,与常人无异。换了新行头。这都在展示着观念的前进,生命的开放。这才是正常的啊。生命不能如一潭死水,无波澜,无一点活力。
        这也包括八千岁饮食上的改动。一向固执、俭省的八千岁,吃草炉烧饼已成定规,居然要一碗三鲜面。这就是一种人生的洒脱了。不能不叫人为之鼓掌,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