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金特《高特鲁夫人》赏析 作者:车娟

标签:
杂谈 |
分类: 美术欣赏专栏 |
1萨金特,美国肖像画与风景画家。萨金特的父亲是美国费城的著名医生,母亲是费城一家富有的皮革商的女儿。婚后全家迁居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 1856年2月12日,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约翰·辛格·萨金特便在这儿诞生。他从小便学会了意大利语、英语和法语,在美术和音乐方面都表现出优异的累质和才能。得益于母亲的熏陶,萨金特自幼喜爱绘画,他14岁时进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习。4年后(1874年),父母为了鼓励他从事绘画,举家迁往巴黎。萨金特跟随巴黎美术学院著名人像画家卡罗勒斯·杜兰学画。很快就成为波士顿和纽约著名的肖像画家。1877年,他参加巴黎沙龙展受到赞赏,杜兰破例答应萨金特为他画一幅像。参加沙龙展使他一举成名,并于1881年荣获沙龙银奖。后来他到过西班牙、荷兰,专心研究委拉斯开兹和哈尔斯名画,企图寻找名家绘画技巧的秘密。1883年是萨金特生涯中的转折点,换了一间更大更合适的画室,怀着对未来的希望住进新居。这时他已是沙龙中定期的展出者,成功地树立起一代艺术家的形象。1897年,他即正式成为皇家美术学院的会员。萨金特成了大西洋两侧上流社会最主要的肖像画家之一,在1907年左右,萨金特将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令他心醉的风景画及装饰壁画上。1890年他开始为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绘制壁画。他于1919年完成了大型作品《毒气战》。毫无疑问,这是为一次世界大战所创造出的最高杰作。此际的萨金特已届六十岁高龄,早已获得无数的荣誉,1925年4月15日,就在船只开往波士顿的前三天,萨金特在睡梦中因心脏病发作在伦敦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2萨金特画的技巧吸收了当时印象派的“印象化”,即不再拘泥于细致完整的形体刻划。这样,他的笔触就“放松”多了,这种放松的笔触给人非常活泼灵动潇洒的感觉。同时,他又不象印象派那样走得太远:如让形体的边线完全松弛,甚至被光分解,化解。萨金特对绘画的理念是无论任何情况下,最好多利用大刷子挥扫较长的笔触,先不要顾及小面积和小点;专心面对眼前的画板,按照自己所选择的颜色,才能最接近自然的真实。萨金特画的人物从来都保持了形象的准确和完整,而且他画的肖像还有象照相机抢镜头的那种偶然和瞬间的感觉。
3看他的作画步骤:
4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他的一幅代表作《高特鲁夫人》,这幅画是萨金特26岁时创作的,当时的萨金特频繁的出入于上层的社交界聚会,结交了许多上层人物的妻子并为她们作画,同时想借此敲开巴黎富贵人士的大门。在此画中,画家以自己严谨的写实手法去描绘肖像的全貌,并通过洒脱的笔触与简练的色块塑造出肖像画上那种英国式的高雅和作者特有的艺术个性。萨金特采用一种较为灰暗的透明色调,完全抛弃古典意味的痕迹,展现了高鲁特夫人端庄的举止和高傲的神情。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充满疑思与幻想,纯洁典雅的白色衣裙上装饰着一条宽阔的粉红带子,很自然地搭在椅子的左侧。蓝色的背景帷幕上点缀着几行汉字模样的图案与薄薄的衣裙和谐辉映,这暗示出高鲁特夫人对东方文化的雅兴。高特鲁夫人所倚靠的那张英国皇家水彩画家协会的英国古典沙发又充满着英国古典情趣。
5萨金特一生热衷于绘画艺术事业,终身未娶 ,无视世俗的浮荣,一心一意沿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前进。萨金特的水彩画肖像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华,色调明亮,用笔高度洗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面部表情上清晰可见,他除肖像画之外,常画水彩风景,他的水彩风景画,多即兴速写,特点突出,水份淋漓,色彩凝重而悦目,在表现光色效果上有独到之处,他从不描绘某些细节,画水中的帆船,简练概括,水色交融,富动荡感觉;红、黄、蓝、绿似直接使用,艳丽而不燥,浑厚之下反而透明,这是他晚期作品的特点,—— 从客观的描绘代之以主观的表现,可见对于光、色、形的表达,已达到了更高更美的境界。1925年4月,萨金特卒于英国伦敦。萨金特去世以后,受到不同时期专家与观者的舆论褒贬,直到近年来,他的特殊才能才再次被公众承认。萨金特是一个忠实记录历史的人,虽然他的创作受当时社会和现实的制约与限制,但他却以其高超的技巧超然屹立于大批模仿他的画法的画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