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萨金特《高特鲁夫人》赏析  作者:车娟

(2011-07-10 11:43:54)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术欣赏专栏
http://s12/middle/7fdf4fc9ha7aee321431b&690 作者:车娟" TITLE="萨金特《高特鲁夫人》赏析  作者:车娟" />

1萨金特,美国肖像画与风景画家。萨金特的父亲是美国费城的著名医生,母亲是费城一家富有的皮革商的女儿。婚后全家迁居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 1856212日,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约翰·辛格·萨金特便在这儿诞生。他从小便学会了意大利语、英语和法语,在美术和音乐方面都表现出优异的累质和才能。得益于母亲的熏陶,萨金特自幼喜爱绘画,他14岁时进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习。4年后(1874年),父母为了鼓励他从事绘画,举家迁往巴黎。萨金特跟随巴黎美术学院著名人像画家卡罗勒斯·杜兰学画。很快就成为波士顿和纽约著名的肖像画家。1877年,他参加巴黎沙龙展受到赞赏,杜兰破例答应萨金特为他画一幅像。参加沙龙展使他一举成名,并于1881年荣获沙龙银奖。后来他到过西班牙、荷兰,专心研究委拉斯开兹和哈尔斯名画,企图寻找名家绘画技巧的秘密。1883年是萨金特生涯中的转折点,换了一间更大更合适的画室,怀着对未来的希望住进新居。这时他已是沙龙中定期的展出者,成功地树立起一代艺术家的形象。1897年,他即正式成为皇家美术学院的会员。萨金特成了大西洋两侧上流社会最主要的肖像画家之一,在1907年左右,萨金特将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令他心醉的风景画及装饰壁画上。1890年他开始为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绘制壁画。他于1919年完成了大型作品《毒气战》。毫无疑问,这是为一次世界大战所创造出的最高杰作。此际的萨金特已届六十岁高龄,早已获得无数的荣誉,1925415日,就在船只开往波士顿的前三天,萨金特在睡梦中因心脏病发作在伦敦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2萨金特画的技巧吸收了当时印象派的“印象化”,即不再拘泥于细致完整的形体刻划。这样,他的笔触就“放松”多了,这种放松的笔触给人非常活泼灵动潇洒的感觉。同时,他又不象印象派那样走得太远:如让形体的边线完全松弛,甚至被光分解,化解。萨金特对绘画的理念是无论任何情况下,最好多利用大刷子挥扫较长的笔触,先不要顾及小面积和小点;专心面对眼前的画板,按照自己所选择的颜色,才能最接近自然的真实。萨金特画的人物从来都保持了形象的准确和完整,而且他画的肖像还有象照相机抢镜头的那种偶然和瞬间的感觉。

3看他的作画步骤:  先打稿,他用一小块碳条先认真的定出头部的位置,接着他会用湿抹布整个擦一遍画布,弄成他喜欢的灰色调子,那几笔碳条的笔触也若隐若现。然后就开始画了。开始的时候用松节油很仔细的平涂出头部轮廓(在画中头部的光影调子轮廓,而非头部本身的物理轮廓),同样用松节油画出头发的大致团块以及衣物的调子。这个阶段他会把五官先放到一边。然后直接用油画颜料开始画,不去混合任何媒介剂。你的颜料越厚重,色彩也就会越丰富。前期起稿非常快速,甚至会看起来很乱。一旦他开始认真画了,就会表现出高度的集中和深思熟虑,他会手里举着画笔在空中短暂停留,然后果断下笔。看他从无到有的描绘头部,就好象是从黑暗的屋子里忽的拉起一扇百叶窗一样,每一个阶段都出人意料。他总会把他的画架摆到模特身旁,这样可以从同样的光线,同样的距离,以及同样的角度下观察他们。这样方便他迅速找准画的大基调,找准背景,人物的头发,以及他们之间过渡的调子。他让我仔细的品味光是如何经过面部的颧骨,婉转融入背景的。起初,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中间调子上,把握着大块面,好像在画一个苹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好比在做雕塑。不同的是,由于材料不同,绘画要比雕塑更要求精确,无论在轮廓还是调子上,绘画的修改余地都相对有限。他反复强调一点:尽量在所有方面都做到精炼。通过高度的自控,用尽量少的笔触来描绘对象。他尤其反对没有明确目的的笔触。你必须做到轻松又本能的运用笔刷,就象你使用铅笔那样。萨金特建议肖像画可以略小于真实的尺寸,这样方便控制画面,避免不真实的夸张。尽管如此,他自己总是会刻意画的略微大一点点,以留下余地处理边缘与背景。渐渐的调色盘上厚厚的颜料消失了,但画布上看起来并不累赘:尽管暗部和亮面的色彩都很厚重,画面却依然通透。如果你要表现一个透明的物体,就该用准确的调子把他画成透明。不要通过扫几下枯笔去表现,这是比较肤浅的手段。越是微妙的过渡越是要求你做到对真实调子的精确把握。萨金特对光的把握令人称道,色彩的准确更是无人能及。从来没有哪个画家可以如此生动,细微,鲜活的表现人物的嘴部。在萨金特的笔下,人物的嘴部呼之欲出又与人物融为一体。而绝大多数肖像画家仅仅机械地把嘴画上,缺乏生机。他完美的展示了如何通过生动刻画额头,颧骨,以及眼部与嘴唇周围的肌肉来呈现对象的个性特点。在萨金特的笔下,在他还没有开始刻画五官的时候往往人物已经惟妙惟肖。事实上,在萨金特对脸部整体进行块面描绘的时候嘴部和鼻子已经初见雏形,他会小心的处理出眼窝,并在里面的提亮出一只眼睛,好比把一只煮熟的鸡蛋放到蛋杯里,萨金特形象的比喻。

4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他的一幅代表作《高特鲁夫人》,这幅画是萨金特26岁时创作的,当时的萨金特频繁的出入于上层的社交界聚会,结交了许多上层人物的妻子并为她们作画,同时想借此敲开巴黎富贵人士的大门。在此画中,画家以自己严谨的写实手法去描绘肖像的全貌,并通过洒脱的笔触与简练的色块塑造出肖像画上那种英国式的高雅和作者特有的艺术个性。萨金特采用一种较为灰暗的透明色调,完全抛弃古典意味的痕迹,展现了高鲁特夫人端庄的举止和高傲的神情。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充满疑思与幻想,纯洁典雅的白色衣裙上装饰着一条宽阔的粉红带子,很自然地搭在椅子的左侧。蓝色的背景帷幕上点缀着几行汉字模样的图案与薄薄的衣裙和谐辉映,这暗示出高鲁特夫人对东方文化的雅兴。高特鲁夫人所倚靠的那张英国皇家水彩画家协会的英国古典沙发又充满着英国古典情趣

5萨金特一生热衷于绘画艺术事业,终身未娶 ,无视世俗的浮荣,一心一意沿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前进。萨金特的水彩画肖像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华,色调明亮,用笔高度洗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面部表情上清晰可见,他除肖像画之外,常画水彩风景,他的水彩风景画,多即兴速写,特点突出,水份淋漓,色彩凝重而悦目,在表现光色效果上有独到之处,他从不描绘某些细节,画水中的帆船,简练概括,水色交融,富动荡感觉;红、黄、蓝、绿似直接使用,艳丽而不燥,浑厚之下反而透明,这是他晚期作品的特点,—— 从客观的描绘代之以主观的表现,可见对于光、色、形的表达,已达到了更高更美的境界。19254月,萨金特卒于英国伦敦。萨金特去世以后,受到不同时期专家与观者的舆论褒贬,直到近年来,他的特殊才能才再次被公众承认。萨金特是一个忠实记录历史的人,虽然他的创作受当时社会和现实的制约与限制,但他却以其高超的技巧超然屹立于大批模仿他的画法的画家之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