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丁华服》读后

(2025-10-07 14:41:38)
分类: 阅读痕迹

《白丁华服》

(李琦著,法律出版社2015.6,269页195000字)

2025.9.10

开读随记)

初看书名,有点不知所云。百度上分别查“白丁”“华服”,得到的解释与本书几乎没有关系。查阅“京东”,编辑推荐有这么一段话一个纯粹的教师,没有任何行政职务,显赫头衔、政治身份,自外于学界的热闹,世事之喧嚣,只将一应性情、精气在讲台上淬炼天职般的角色。是为‘白丁’。其于讲台则如戏台,心固不敢简慢,身亦拾掇整齐,更重课堂典仪。此谓‘华服’。‘白丁华服’,有一丝‘沐猴而冠’的错位,这错位也正是一番侧立独行之快慰。有点明白,但依旧模糊。以《白丁华服》的书名再查“百度”,得到以下一段话本书记录厦门大学李琦教授在教书中的故事与感触。用作者的话说:我的用意,并不是向别人讲故事。这本非我擅长。‘绵续学统’,这才是我深心里的企图。我想告诉这个时代的人,有人这么教书,这么理解教书;我想为这个浮躁乃至颓废的时代挽回点尊严,让后人因我的文字而知道这个时代尚有可以圈点之事。这里,还引用了作者为这部书写的题记:

师者 始也 谓其用在铺垫青年之未来

师者 史也 谓其神乃先贤学统之承载

师者 识也 谓其教虽学有所长不足恃

师者 侍也 谓其业非专心致志不成事

——终于有点明白本书书名的真正含义:记录下一位教师对自己教书生涯的实践与思考。由此联想到傅国涌的《寻找母语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意识到这两位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如何探索一种符合规律的育人方法和路径。两人都以“母语”为载体展开探索,所以,阅读此书很有必要

(正文随记)

第一折 课室共有六节,标题分别为:为教室添上温度与温情”“思考在悬崖边上”“《中文有戏》,中文做戏”“给自己写教科书,说给老师听”“那一段温馨的回忆,关乎成长”“补课记”总共35页,围绕着作者执教的本科段几门选修课的“课室”(课堂)展开。他的课堂有几个有趣的地方:其一,上课时,作为老师为学生们沏茶倒水,营造温情氛围;其二,每次课从学生提问开始,没有固定的教材,甚至于学生可以一起参与写教科书,实现“教会自己、教会同学、教会老师”;其三,通过戏剧表演等等形式特别重视“优雅的母语”的应用;其四,老师常常“放逐自己”把讲台留给学生,却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作者的课堂,在中小学似乎不可想象。但是,他这样做背后的理念到是值得关注的。“母语的课室”,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室,采用这样的方式未必不可行。作者在这里,与傅国涌的尝试有“异曲同工”之妙,代表了“母语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对此,继续关注和阅读。

2025.9.12

第二折 严师共有四节,标题分别为:怀恭敬之心走进教室”“平安夜·宪法课”“为学生审稿的故事”“我且辞职”总共35页,围绕着作者作者作为教师,如何“教师育人”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作为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提出并要求学生,尤其是“在职研究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作者归纳为三个转变:空间转变、身份转变、语词系统转变,并通过开课仪式等强化。不仅“在职研究生”,而且对于一般的本科生,作者的要求也是明确的,而且顶着压力坚守,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遵守。有意思的是:在“导师”与学生的关系上,作者的处理有点“破釜沉舟”,但效果不错。当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学业等等的关注也是细致入微的。【由此告诉我们:面对现在的学生,到底应该怎么管、怎么教。其实,这里蕴含着一个浅显的道理:教不严师之惰!我们常常抱怨:没有戒尺、管不了学生等等,但问题是:作为老师,你是不是明确地提出并坚守作为底线的要求,这很重要。而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毕竟,教与学,应该是双向奔赴的——本书作者给我们以启迪。】

2025.9.17

第三折  学子共有四节,标题分别为:好学生,教会老师”“生日,那些有学生的日子”“贺联·园合与志希新婚”“上弦月影竹叶青”34页,主题还是与学生的关系的处理。

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则的一句话,或许也是这一折的中心,原文是“好老师,也是学生教出来的”!作者以自己“初为人师”以及随后多年执教的体会,对此做了梳理。

2025.9.24

第四折 我自省思共有四节,标题分别为:与向师偶遇,领何师训谕”“谁检阅教授”“‘门房’有教于我”“虚名之累,或天降大任”20页,主题是作者对自己“为师”言行的反省。

这里,有自己求学时对老师的态度的反思,有对作为教师自己行为的反思。印象比较深的还是“门房”行为记录和描述,作为法学院的教授,蔑视规则,被一位“门房”得体的“提醒”引发的反思,很有意思。说起来,到学校去,我有时也会犯此类的错误——确实,“为人师表”不能口头说说,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中……

2025.10.2

第五折 书事共有四节,标题分别为:“《与学生书》签售记述”“晓风冬至”“说书”“燃一处薪火,盛师作柴”20页,主题是作者以书为媒的交流。《与学生书》是他与学生课堂交流为主的书,晓风书屋是当时校园的一个书店,还有作者与学生课内外以书为媒的交流。

第六折 课堂在别处共有四节。标题分别为: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世上最美的树叶,茶”“母语的声音”“教案写于大地”20页,主题是作者与“母语”的关系围绕着“如何教”展开。四节的关系揣测:目标,从世界公民的角度设置;教学中勿忘具有特色的道具的的利用;如何教母语;如何备课,

2025.10.7

第七折 钟响了,课未了共有六节,标题分别为:我的毕业季”“为学生司仪,于毕业典礼”“毕业季,凤凰花开有别样”“毕业秀,世上最美的地方,叫大学”“毕业季,潮去潮起”“青春不逝”这一“折”,从做着自己的毕业季的遗憾谈起,记述了作为老师,为自己的学生所组织的“毕业典礼”的故事,由此,为我们展示了大学的毕业典礼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些记述中,不难看出作为作者,作为一位值得学习的老师,对这些看似纯仪式而不被重视的地方的细心和思考。

折外折 石落碧潭起涟漪共五节,均为他的学生按照要求“执教”或“主持”课堂后的“周记”,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出这位作者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所采取的种种举措的效果。五节的标题是茶闲烟尚绿·二十世纪中国的交通革命”“蜉蝣沧海·天道悠然”“品茶论剑”“博雅缘”“茶问道,言传心”

全书读完,看到封底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泳的这样一段评论:李琦这本书是独特的,主题不是文学,但充满才情,比流行的散文更具文学精神和气质;内容不是学术,但独立批判的锋芒,远胜学界的一般思考。作家没有李琦深刻,学者难得李琦才情。”“这是一本有思想和热情的书,也是一本有趣味和格调的书。”——深以为然!尽管作者是大学教师,但这里所记载的,并不是他“本专业”的课,而是带有很强“语文色彩”(或者说技能色彩的)辩论阅读等,所以,他的实践,对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还是很有启发的。难怪傅国涌会专门为其些序——他们两个人的心,是相通的。其实,傅国涌也好、李琦也罢,他们所做的探索和实践,未必十全十美,但,我以为:这才真正代表了语文教改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