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思考)
(2025-09-08 11:18:07)分类: 对教育的思考 |
2025.8.18(对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思考)
关于“读者”,有四个问题要解决:
其一,“读者”与“情境”的关系。读者是情境中重要的元素。任何写作,目的是为了交流,必定有预设的对象(即使是写给自己看的“日记”)。毕竟,“情境”不是“真空”,在“情境”中的“读者”,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其二,“读者”的界定,“百度”,只是普遍意义上的“读者”,与我们这里讨论“读者”特别是“读者意识”中的“读者”有明显差异。“写作中的读者”,大致有三类:“我”“你”“他”。“我”=自我,例如“日记”“备忘录”,目的是“备忘”“提示”,当然也要有“读者意识”;“你”=特定对象,具体的讲,要明确:写给谁看的、能看懂么、能起到我想要的效果么;“他”=广义对象,可以说是任何人,“我”希望能看懂、产生共鸣,起到我想要的作用。当然,写作中“读者意识”来看也未必化的那么清楚,但是从写作开始时,都可以也应该考虑……。
其三,中学生写作中“读者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是什么?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a、“阅读教学”中,很少从“读者感受”视角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因而,学生对此不熟悉;b、“应试作文”更多的从符合“阅卷老师得高分”的期望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自然是缺乏对“读者”在阅读和写作中的认识。
其四,那么,应该采取的对策,就好说了。我想至少有这么几条:“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读者’的视角体验作者的苦心”“注重作文指导批改中渗透‘读者意识’的评价”“适当梳理‘读者意识’的表达规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