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辩式思维》读后

(2017-12-23 11:26:14)
分类: 阅读痕迹
《审辩式思维》

谢小庆著,学林出版社



这本16万字的小书,简洁明了的介绍了“审辩式思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理,很有启发。

全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为“审辩式思维概论”分七个章节,全面介绍了关于“审辩式思维”的学术共识、理论基础、价值和意义、形态辨析、有效论证、如何培养、如何测量等基本内容。

下篇为“审辩式思维论证举例”,分为“道德与人生”“历史与现实”“文学与艺术”“教育与教学”等四辑,24个案例。


值得关注的要点有:


1、关于“审辩式思维”的“学术共识”,即它的定义、构成。p5上引述了这些“共识”的内容,p6上列表介绍了从“认知方面”分析,它的6项“核心技能”以及16项子技能:解释(归类、意义解码、意义澄清)、分析(观点检测、论证确认、论证分析)、评价(命题评估、论证评估)、推论(证据查证、猜测替代方案、导出结论)、阐释(说明结果、过程判断、展示结论)、自我调整(自省、自我纠正)。p12则从“对待生活的一般态度”(12条)、“面对特定问题的处理方式(7条)”介绍了从“气质”角度对其表现的界定。在p13上,作者用12个字概括了作者的界定: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并归纳了六条特征:“合乎逻辑的论证观点”、“凭证据讲话”、“善于提出问题不懈质疑”、“反省自身的问题对异见保持包容的态度”、“认识并理解一个命题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概括化范围”、“直面选择果断决策勇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和责任”。


2、“作为创造力源泉的审辩式思维”:创造力的要诀:不懈追问、双向质疑、凭证据说话。


3、“分析性推理与审辩式思维的区别”p43,作者列表,从1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4、“审辩式思维”在论证时,不仅要“不懈追问”,也要“适时闭嘴”,例如那些基于“信仰”等来自情感的、直觉的体验——争论无益。这里“符合事实”“符合形式逻辑”是两条底线。


5、图尔敏论证模型图尔敏的论证模型中包含资料(datum,D)、必要条件(backing,B)、理据(warrant,W)、限定(qualifer,Q)、例外(exception,E)和结论(claim,C)等6个基本要素。论证的基本过程是:资料(D)和必要条件(B)共同构成了理据(W),在接受了例外(E)的反驳之后,经过限定(Q),使结论(C)得以成立。

本书告诉我们:这个模型的关键还在于:“论证不再是一个简单地收集证据或事实,而是一个持续的、层层深化的、无止境的过程”。这是因为存在两种并不完全相同的逻辑论证:“形式逻辑”和“实质逻辑”,在现实生活中,则有“数学模型”和“法学模型”之别。对于“数学模型”,一般依赖的是“概率逻辑”“显著性检验”以及“相关分析”,这或多或少存在着风险。对于“法学模型”,一般依赖“时间”“领域”“情境”以及“答案的非唯一性”,这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图尔敏模型”的实质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全书读完,启发不小。特别是“图尔敏”要好好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