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读后
(2016-07-24 17:27:20)| 分类: 阅读痕迹 |
《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读后
(郭秉文,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版)
这是一本写于一百年前的“博士论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也是迄今为止,人们研究中国教育制度——特别是“公共教育制度”——历史的必读“名著”之一。
全书篇幅不长,不到13万字,但却言简意赅的梳理了中国几千年“公共教育制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特别是对1840年到1914年间,中国教育的变化所描绘的图景,值得关注。
全书大致可以分两个板块:
除了“绪言”部分简明扼要的归纳了中国教育制度的特点之外,其余八章可以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二、三章,分别从起源、高潮与衰落(西周及以后)、后续发展(汉到清)梳理了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的轨迹。并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特点,作了精当的概括。
第四、五、六、七、八章,是全书的重点。
其中前三章,分别讨论了1842-1905(鸦片战后的开埠到废除科举制度)、1905-1911(废科举之后到辛亥革命)、1911-1914(辛亥革命到作者写此书时)三个阶段的教育制度沿革发展状况。作者依旧采用“问题分节”的方式展开,大致可以了解这几个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制度”“教育机构”“学校组织”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内容,言简意赅,条线清晰。在我们研究“百年老校”时,这些宏观背景的介绍、对了解“百年老校”创立动因、举办者创办时的考虑、最初办学的想法和做法等等,都是有帮助的。
第七、八章,带有总结梳理的性质,作者在这两章中对当年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不少,到今天为止,依旧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书后《郭秉文先生学术年表》和储朝晖《从历史中领悟中国教育的维新变革》的文章中,更了解这位教育理论家、实践家(曾任东南大学校长)思想和行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