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的香型乱象
(2018-03-30 05:24:52)
作者被誉为:中国定位研究第一人!中国商战定位第一人!兵学原理解读“商战定位”第一人!。15年专注定位研究,30多个定位新观点的提出,颠覆了人们对定位的理解,包括特劳特、里斯部分定位观点的错误阐述。
开创以《孙子兵法》兵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智慧”的“商战定位”体系思想!
第一个提出“品牌代表某一品类或特性”的定义阐述,推翻了定位之父.里斯“品牌是某一品类的代表”以偏概全的阐述形式。“品牌代表某一品类或特性”的定义阐述基本上已经成为中国定位界或商界人士“修正性”的“标配”阐述。
【特别声明】-《中国白酒行业的香型乱象》是作者原创性文章,未经作者许可,任何个人、任何机构或者任何团体不得“复制、剪辑”文章相关内容,以作商业或其它(培训)等用途。否则,作者将付诸法律等方式解决。特此声明!
【前
言】-据我了解,这么多年以来,中国白酒界这么多营销咨询专家、研究学者一直以来居然没有人质疑过白酒“香型”界定存在的问题。整个中国白酒行业的品酒师“装模作样”,居然搞不懂“兼香”是什么香型,所有他们把‘“搞不懂”的香型叫“兼香”型。他们一直以来不去怀疑、不去质疑,不去纠偏,没有独立精神,人云亦云,随大流,一些品酒师年年评级,沽名钓誉,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渎职”和不负责任。
白酒行业:
1、“董香,兼香,凤香,九粮香,鲁香/鲁雅香型”等不是香型。“浓香,酱香,清香、芝麻香”是香型。
2、白酒行业的香型是指物理属性的“嗅觉感知香型”。而不是模糊的,自认为的香型。
3、五粮液出名,浓香比酱香好。茅台出名,酱香比浓香好。这就是套路。
4、【商战定位之语义触发器】-酱香型白酒不一定好喝。但是,名称决定了“酱香型”白酒好喝。特别是“茅台:中国第一高档白酒”的成功定位,给了一群人“推波助澜”机会。
5、有一些香型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域特色非常浓厚的,被某一区域的群体能感知到、认可的香型。如“凤香”、“兼香”等。但是,经过市场一翻又一翻的洗礼,或许会被逐渐淡化或逐渐会被市场淘汰。
6、中国一些白酒企业、白酒品牌需要重新定位“香型”,重新定义“香型”,摒弃华而不实的“伪香型”,这是打造品牌的基础要求。这是我的建议,也是衷告。
7、董酒宣传贵州两大宝:酱香和董香,并说国秘。问题是:这么历史悠久的企业,为什么这么好的酒还卖的不是很好呢?香型的错误界定或许也是一个原因。值得思考!
8、品牌没名气,浓、淡成为消费者的挑剔对象,品牌有名气,浓或淡或烈,成为消费者美谈对象,这些都取决于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成功,“不好喝”将成为一种特色。仅此而已!
9、“区域酒”很多时候是白酒营销咨询师的一种定位“迷茫”。
10、基于心智定位的质量存在于你的大脑认知中,而不存在于质量评定中。
11、茅台被有些人认为是政治酒和腐败酒。问题是:如果五粮比茅台出名,五粮液也会认为是政治酒,也是腐败酒的消费者认知。仅此而已!
12、“地产白酒”是一个伪品类,伪概念,伪定位。请不要上当受骗。“地产"将产生“房地产与地产”的关联性认知。“地产”这一概念很难与“地方产品或地方特色产品”挂钩。
13、相信简单的力量,相信常识的力量,相信直觉的力量。直觉是一种心智心锚,常识是一种心智心锚。
14、未来一般比较知名的品牌一定是依附在某一种香型之上的。因为,白酒的香型被人为放大了。基本形成浓香、酱香、清香等的品类格局(严格意义上说香型是品项概念)。竞争的加剧,香型更加被放大。需要指出的是:香型很多时候只是品牌定位系统中的一个配称元素。定位角度不同,香型的配称权重不同。
15、定位人士具有旁观者特性。很多时候,企业家、行业人士离行业太近,太了解产品或企业是一种品牌定位劣势。
16、作为一名合格的白酒营销咨询师在给白酒企业做营销咨询时,就必须搞清楚这些真假的白酒香型,否则,其咨询方法论是错乱的,其咨询效果可能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17、市场是由营销人士推动的,而不是消费者,消费者是被教育对象。
18、对外宣传要说品质的成功,对内自已必须清醒地知道是因为定位策略的成功或因对手犯错。
(1)海尔,春兰的犯错,才有格力的存在。
(2)五粮液的犯错,才助推茅台的第一位置。
19、市场营销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感知的争夺。市场营销的成功不是因为产品质量优秀。虽然,质量是品牌打造的基本单位。
20、需要提醒的是:乱搞香型,乱造香型,吃亏的是自己。企业谨记常识是正道!
前一篇:定位的与时俱进 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