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升势,沪深指数连收5阳,沪指周升幅3.43%,深指周升幅
2.97%,可见先是“优先股”帮市场筑底,后有“沪港通”助指数拉升,连续给力的政策终于令市场逐渐走出泥潭,喜迎春色。从周线看,沪深指数均收中阳线,面临对于前高的突破;从成交金额看,沪市上周共成交3599亿元,本周成交4368亿元,属于温和放量上行;深市上周成交4072亿元,本周成交4240亿元,也属均量升势,走势良好。下周要继续观察指标股的走势及政策面的新变化。
本周最大的事就是“沪港通”推出,主要内容有: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每日额度为130亿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人民币,沪港通正式启动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证180与上证380的成分股,以及上交所上市的A+H股。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恒生综合大盘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以及同时在沪港上市的A+H股。试点初期,香港证监会要求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50万人民币的个人投资者。
这一新政,以开放创造新机遇,打通了沪港两个市场,丰富了投资品种,增添了活力,方便了投资者,可谓是双赢之策。首先,利好180指数和380指数成份股,主要是大盘股,尤其是银行和保险等目前股价低市盈率低的品种,而一旦实现沪港通,成交量的增加也利好券商股,因此周四公布新政当日,券商股走势最疯狂,力推沪指冲至2046点,距离前高2177点仅一步之遥,这也基本给出了指数运行新区间。只要这些权重股不跌,指数也就难以下去,为市场逐步复苏反弹创造了一定的空间。其次,利好于A+H股中相对H股折价较高的A股,于是折价最高的海螺水泥和ST鞍钢等涨停,也带动了各自所属板块股票齐涨,进一步激活了市场,而且会令市场对于沪港两市个股重新估值定位排座次。
但是,不要仅看到利多的一面,也要看到利空之处。在目前沪港通的准备期内,市场还没有多少新增资金进场,资金流向大盘股,自然会流出小盘股,市场再次出现大盘股与小盘股的结构调整。于是周五在沪深指数收阳的情况下,创业板和中小板指数均收阴线,体现了资金的进出分野。同时,不要简单地根据同股同价的原则,认为折价较多的A股就一定会升至H股的高价,近期美欧股市见顶暴跌,必会拖累港股跟随下跌,因此H股有下行趋势,也制约A股上行空间,因此,对于像ST鞍钢这样涨停的股票,即使A+H折价很高,也不要认为A股必会持续大涨而贸然跟进。短线看,券商、银行和保险股在大幅拉升后,应该会在高位进行震荡,消化获利盘后才会决定后市趋势。此外,5月即将重启的IPO,也会对市场造成新的压力。
其实,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中强调的发展目标是“新经济”----以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等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样板,才是未来的高成长模式,也是股市的金秋之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