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鲁迅 |
分类: 人文历史 |
刘半农首创“她”字取代女性
文/姜卫华
刘半农,原名刘寿彭,笔名伴侬,号曲庵,后改为半农。江阴人,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
1911年,刘半农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编辑工作。期间,他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此时,刘半农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诗名《情歌》,后改名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诗经赵元任谱曲,成了一首情歌。随后,在当时男女青年中传唱开来。《教我如何不想她》表面上看是诗人对一个女子的思念之情,其实蕴含着刘半农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内心独白。
刘半农在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她”字取代女性,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汉字中之“他”本无男女之分,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男女性都是用“他”字来称呼。鲁迅先生的早期小说《阿q正传》、《祝福》等,均用“伊”字来代替女性的“他”。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时均感不便。刘半农反复琢磨,首创“她”字以作女性之“他”,“她”字应运而生,并被载入字典。
1925年,刘半农获得法国文学博士学位,所著的《汉语字声实验录》一书,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奖者。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34年6月19日,刘半农离开北平,前往内蒙古等实地调查方言音调和声调。在考察途中,刘半农不幸传染上疾病。于1934年7月10日,抱病提前返回北平,却又被医生误诊。7月14日,到北平协和医院就诊,当日下午便与世长辞,年仅43岁。
刘半农去世后,斯文•赫定曾专程前往刘家吊唁,将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纪念邮票赠送给其遗属,以示纪念。
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文章中这样写道:“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姜卫华邮箱:jwh1166@163.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