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手机在响是幻觉还是疾病?

标签:
心理学心理现象原创手机幻觉精神压力教育 |
分类: 时代 |
“在外面或者在车上,经常会感觉包里的手机在响。但是拿出手机一看,根本就没有来电。”供职于市内某公关公司的梁丹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的关系,手机已经成为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寸步不离,以便随时接听公司或客户来电。
”梁丹告诉记者,有一次,她不小心把手机落在家里,结果一整天,耳边都是手机的响声。对于手机的依赖,让梁丹感觉很焦虑但又无可奈何。记者调查发现,梁丹的问题并非个例,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明明电话没响或手机处于关机状态,可总感觉手机在响,拿起手机才发现只是幻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有人说,这其实是种病,叫“手机幻听症”——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胡慧雯
“听见”手机响:或许你有所期待?或者希望得到某些回馈,或者不希望接到某些信息
“听见”手机响,其实有很多情况。北京中晖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李建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一些有“手机幻听”的人来说,能够听到响声,或许是自己内心很期待有电话来,很需要跟别人交流。“比如,刚开始恋爱,就会很期待很渴望对方能够打来电话。有事儿没事儿地就去拿手机看看……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正常表现。
”
青岛一鸣心理健康工作室心理咨询师潘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对于一些能够“听到”手机响的人来说,或者是内心有某些期待,希望从手机中得到某些回馈,或许不希望接到某些信息。“比如,求职者希望得到用工单位的录用信息反馈等等。当然,也有对电话铃声有恐惧心理的,不希望听到某些不想得到的消息,尽管内心排斥,但由于心理暗示的作用,有时会有误听的感觉。
”潘鸣指出,这些表现都属正常,完全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当影响源消失后,这种现象基本可以消除,恢复如常。手机“响”了:你确定“听”到了?如果不是错觉,而是真幻听,那就严重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曹怀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在心理学上,“幻觉”这个词包含的意思比我们平时说的严重多了。“它代表着一种精神病性症状。
”
曹怀宁指出,出现“手机幻听”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1、总担心手机会响,习惯于半小时左右看一次手机,以至于感觉手机随时在响;2、手机明明无来电出现,但却“听”到手机铃声;3、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4、即使换了新手机,还能“听”到旧手机的铃声;5、听到跟自己相同的手机铃声时,也会不自觉看手机。
“上述的五个例子中,除了2、3需要进一步分析外,其他的三条,被称为"错觉"更合适。”曹怀宁指出,这些例子都是在压力比较大或者精神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人脑可能出现的反应。
潘鸣也认为,对于现代人而言,电脑、手机等已经成为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且几乎难以摆脱的设备,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比如人对手机的依赖,导致了更多的焦虑情绪,有时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判断,误以为手机在响(铃声或者震动)。
“至于2和3的情况,严格地说,首先要排除幻听的可能性。
”曹怀宁指出,心理学上作为病症的描述,“幻听”的意思不是好像听到声音,而是一个人非常确定自己听到了某种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种听到手机铃声响,是非言语性幻听。“关键在于,第一,你要确定,你是否是真真切切地听见了。不是那种隐隐约约的,你晃晃脑袋或者清醒一下就没有了的那种。有时我们很困很累的时候,也会好像听到什么声音,那种不算,只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因为你注意力太过集中,精神太过紧张,所以有时大脑会给出一些错误的刺激信号。如果不是错觉,而是真幻听,就是"病"了,就要去看精神科医生了。
”
手机幻听,可能得了强迫症时间长、严重影响生活、自己本身很痛苦但就是改不过来——符合这三条,才是强迫症
不过,曹怀宁同时指出,有着前述1和5表现的人,绝大多数处在相当大的压力之下,精神处于比较紧张、压抑的状态,如果这样持续时间长了,人甚至可能患上强迫症。“其实,半小时看一次手机,已经有一点点强迫症的迹象了。
”
曹怀宁举例说,他曾经处理过一个案例,女大学生小方(化名)和男友是异地恋。同时,她的男友还是个有点小心眼的人,经常给她发短信打电话,并要求小方必须在第一时间回复,否则就生气、吵架。“小方很爱她男朋友,就尽量按他说的做,天天拿着手机发短信,晚上就抱着电脑上网。
”曹怀宁介绍说,尽管两个人在异地,还是经常发生争执,小方的精神压力很大。持续了几个月后,她发现自己形成了习惯,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不然心里就会感到非常害怕,焦虑得不行。而且,在用电脑时,也会神经质地过几秒就看一下右下角的QQ是否在跳。“小方这种表现,已经算是强迫症了。
”
那么,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习惯性地看QQ、上微博——比如,市民孙女士就表示,自己现在一天不上微博溜达一圈,就觉得少点啥。那么,这种是不是也是强迫症的表现呢?“这个还不算。
”曹怀宁肯定地说,如果一天不上微博,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冒冷汗还心发慌,那就要注意喽。“有个很关键的判断:时间。如果这种情形持续三个月以上,才有可能是强迫症。时间长、严重影响生活、自己本身很痛苦但就是改不过来——符合这三条,才是强迫症。
”
易感人群 30岁~45岁得“手机幻听症”比率最高
有调查数据显示,出现“手机幻听”的群体,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中年人身上。其中,30岁~45岁之间的比率最高,因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加上工作压力,会加大患病的概率。
此外,这种症状与职业也有很大关系,频繁使用通讯工具的人,最容易出现手机幻听现象,譬如销售、咨询、媒体等行业从业人员,手机是他们重要的工作工具之一,往往铃声一响就意味着要投入工作,长期的心理暗示极易诱发“手机幻听”。解决方法关机,给自己一点空间
那么,一旦患了手机强迫症,有没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对此,李建中指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找到原因,一般也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法了。
“对于这样的求助者,我一般会先帮他们找出生活中最大的压力源。比如,压力大部分来自工作,那么我会让他描述自己的工作,帮他分析形成压力的原因。
”曹怀宁介绍说,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找到自己压力大的根源,把这个根源消除掉。
潘鸣建议,对于因压力大引起的“错觉”,不妨定时做些休息活动,让脑部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关机,静音,让心静下来——这样,手机幻听的现象便可能会有所好转。
“当然,如果确定属于幻听,那就属于精神方面的病症,需要去专业机构做测试或鉴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毕竟属于少数情况,不要随意给自己贴标签或下判断,结论需要请专业机构或专家做出。
”
曹怀宁接受《半岛晨报》(2011年09月22日)采访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文地址,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