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女性十大价值观分享

(2012-08-24 09:06:06)
标签:

心理学

个人价值

认识自我

女性

教育

分类: 成长

10年。仅仅用了10年,被命名为她世纪21世纪,就显露了的特质。这是财富增长、越来越多女性受教育、参与社会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社会非体力化、强调跨领域全息视野的必然结果。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愿意与否,在博弈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都要遵循着一种更为开放、也更具女性和平、包容、学习性思维特质的价值观,拥抱并适应这个崭新而独特的21世纪。我们将这种充满未来感的价值观命名为更好地生活之新女性价值观。这也是《心理月刊》自创刊之日起,就在为她的读者探索、总结、实践、分享的10个理念。编辑们在这里与您真诚分享自己这10年的感悟。

 

  1、学会活在当下

  这是所有自我努力的终极目标:平息源于回忆和未来的憧憬,以及欲望的内心独白,全身心投入生活,就在此时此地。生活就是现在发生的事,而我们却无暇顾及。约翰·列侬说。现代生活并不容易,更多健康问题、情感困扰、职场压力……背着沉重行囊低头赶路的我们,是否将生活遗忘?

   吴西羽

  10年前我还在上学,只希望快快毕业去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幻想未来,有很多美好的憧憬。可10年后的今天,却感觉到当时时光的宝贵,也认识到:回想过去的美好光影,首先要享受当下的光合作用;此时此地无论在做什么,都要认真地去对待,因为它即将成为过去。于是,珍惜与家人共同生活的幸福,珍惜与朋友的每时每秒,珍惜路人友善的笑容,珍惜过去所拥有的幸福现在的我,感觉特别特别幸福,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多太多。


   陈雪丹

  10年前的我,还在一双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羽翼之下。我的每次努力和成长,父母的每次赞许和奖赏,是彼此之间的郑重承诺。生活就在许诺和实现的承诺中展开,有着线性的笃定。10年后的一次采访,被访者是一个3岁以后再没见过亲生父亲的半百男人。他曾经是个缺乏安全感的问题少年,如今却充满平静的力量。他说,他从不相信承诺,因为在每个承诺兑现以前,有太多个如果需要实现——这些如果常常连自己都无法控制,又怎么能够许诺给别人呢?所以,就享受当下吧!我深以为然。

  10年,由理想进入现实的10年。我不再执着于别人说过些什么、没做到什么。因为每一个当下的发生,你当时的喜悦悲伤,就是生活的真实。活在生活的谜局里,活在它的复杂和丰富之中,活在当时百分百的心情里,就是人生的奇妙所在吧!

 

 

   颜语

  这是我人生经历最丰富的10年:毕业、留学、工作、恋爱、婚姻;这也是我人生际遇和情感最为跌宕的10年:深爱的亲人因为疾病或天灾相继辞世,亲密无间的友人如今远隔重洋,开始承受生活的压力,感叹人生和人性的无常……

从懵懂到学着成长,也许注定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性格中未曾意识到的负面能量被激发,心态变得患得患失,为过去,为将来,惟独忽略了当下。在莫名焦虑时,却忘了真实就是此时此地:傍晚和爱人在公园里悠然地散步,手指尖传递最踏实的温情;午后在躺椅上看书,慵懒地打个盹儿;时不时收到妈妈的唠叨,衣食住行,事无巨细……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知不觉间,嘴角微微扬起。

 

  2、赋予生命意义

  提醒自己为何而活,与自我、价值观、欲望和谐相处,求助哲学,构筑信仰……自我实现的路还有很多。这个时代集体意志的减弱,给我们带来更多自由,也带来更多迷茫和空虚。今天,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如何对自己负责,都要面对一些基本问题:我是谁?想成为谁?想要怎样的生活?……

  何泓

  佛教,基督教,是我的缘吗?我的一位表姑是居士,拜她所赐,10岁便会背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15岁,我偶遇一本英文电子书,有美丽韵律,大声诵读只觉无限喜悦宁静,翻字典,才知道这本书是《圣经》(Bible)。因此,我曾对宗教无限着迷。但年纪渐长,我深知这些事,我只是知道而已。我不质疑、不验证,止步在思考的最外延,因为我的生命故事与它们完全分开。有缘,其实是没有缘。

  工作后进入媒体,到第二年时,整个月彻夜难眠。我问自己:为什么站在这里,和这些人,做着这样的事情?我这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吗?思考这些问题很痛苦,过去所做的一切像一枚坚硬的洋葱,被我强行一层层地剥开,晾晒。我不知道那件事是什么,但只要想到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益的人,以此为出发点而行动,我的心便能安稳喜悦。相信吗?我现在就过着这样的生活。我选择了《心理月刊》,一本和我的价值观与追求契合的杂志,在工作与学习中逐渐充实、踏实。我想我不需要背诵任何东西,也不需要仪式。我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它就是我要切切遵守的教义。


  张茵萍

  闲聊时,妈妈随口说到:学习、工作,都是为了生活嘛。我深深点头,心中思绪暗涌。10年前的我,不会这样认同。和妈妈一样,我从小就是个很生活的人。美食、绘画、缝纫、编织、手工空闲时自然投入其中,甚至毫不犹豫为它们翘课。就这样随性而为,懵懂到大学毕业,才突然明白包分配统招生身份,对于未来已毫无意义。生存和发展问题横在眼前,我才意识到必须自己选择并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才不得不自问:我想干什么?我要怎样的人生?”“难道就是这琐碎的一切?不,我要做更有意义的事。有意识的学习从此开始,并逐渐成为最强音。生活节奏跟随工作节奏,那些曾经的乐趣大部分被闲置,甚至被遗忘。

好在,生活总会不断向我们提出新问题。近几年我为什么而学习、工作?的声音开始不断浮现,迫我思考。感谢亲朋不经意的提醒,让答案逐步清晰:为了更好地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世界,也为了生活——生活本身就有价值,有意义。我慢慢开始在生活中重新加入美食、缝纫、绘画生活仍然琐碎,但我乐在其中。

 

  3、爱需要经营

  爱并非与生俱来,爱要学习。除了魅力和诱惑,爱还是学会了解对方,学会协调双方不断变化的关系。爱,从未像今天这样崇高和重要;与此同时,对自由的渴望、不忠的愿望也在涌动……面对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复杂的伴侣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

   刘明

  10年前,我开启了一段感情经历。如今,这分感情经历种种考验,已修成正果。

  真挚的感情来之不易,需要真正用心去珍惜。然而,任何一段感情都不是一帆风顺、一成不变的——我们身处不断发展的世界中,所有事情都在变化着。我们深知要去爱对方,但我们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去爱。当问题出现,我们更要学会如何处理。

  10年的感情经历,使我意识到:爱,需要学习,需要经营,需要创造。我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对方,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多看到对方的优点;给予更多的尊重、信任与包容;在平淡的生活中不时地制造惊喜,等等。只有不断学习去爱,懂得去爱,才能牢牢地把握这分感情。

 4、学习为人父母

  父母的绝对权威不再。初为人父母者并不一定得要领,现在他们需要想想自己的童年,想想要传承给孩子怎样的价值观。

  越来越多父母希望放弃传统父权式的严厉管教方式,给孩子爱的教育,但是多数父母成长经历中并没有这样的体验。怎么做,我们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

   李芬芬

  读大学时,我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孩子,你要成为这样的人。我把全文抄到了日记本上。善良的人,有爱心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抄下来的意图也许是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也许是期望未来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7年前,女儿的到来,让我充分体验到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回想过去时光,我发现多数时间都是女儿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每天与女儿共度的阅读时光,让我弥补了儿时的阅读缺憾;我心情不好时,女儿会用她从书上看到的内容开导我:妈妈,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过,你就开心了;有时我为错过一班车而懊恼,女儿会说:没关系,一会儿还会来的……

  是女儿让我的心境更开阔,让我更有爱心,更能去理解别人,宽容别人。有女是福,真的!

   贾小凌

  2009年年末,编辑部交换圣诞礼物的主题是“2009年的幸福是什么?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记忆都涌上心头,到最后,我非常确定地对大家也对自己说:幸福是两个人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

  一路走来的磨合,让曾经脾气暴躁、无比拧巴的我,真正意识到爱也是需要学习的。其实,磨合期就是一个爱的学习并练习的过程,更多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更多地理解、支持对方,更多四两拨千斤地化解还未发生的矛盾。我学会了在两个人关系中真正的宽容和自由。正如《心理月刊》中说的那样:爱你,让我成为我自己。

 5、身心一体

  人并非分为身体与头脑两部分,身体可以影响思维,反之亦然。冥想之于健康,放松疗法之于情绪紧张,身体锻炼之于减压的良好效果均证明了这点。我们的工作事业、物质生活、休闲娱乐活动越来越有声有色,同时心理压力与日俱增,过度使用的身体开始报警……

   王珲

  我无法这么拼命工作了。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我上眼皮里长出来的肉芽不断地磨着视网膜、刺激出泪和脓,让人心烦意躁无法长时间对着电脑。这是发生在2001年的事,是我离开杂志从事的第一份网络公司工作。眼睛的烦扰也迫使我加快了离开网络重回平面媒体的选择。但是,直到2005年做《心理月刊》,我才有机会知道,肉体的反应,不过是对我内心深处意识不到的声音的直接表达:我喜欢思想被印刷体表达出来的过程。

  我开始了身心一体的实践。越是繁重的工作、强大的压力,越需要心灵的沉静,以作出清明、准确的决断。《心理月刊》强调人要让内心像镜子一样公正平和地反映外在世界,而肉体的舒适和灵活性,恰恰是平和情绪的保障。2005年的我,爬了一整年山,身体在四季的交叠变化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内心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敏锐、充盈、喜悦。那以后,每当我的情绪因为不期事件受到干扰时,我就先去调整身体。又或者,当身体出现状况时,我就知道,有些事情过度了,要小心。


 

  6、苛求完美不如展现自我

  爱自己就要认可自己。放下理想自我的苛刻评判,发展自己独特个性。真正的美丽源于与自我和谐的衣装,而非盲从所谓时尚。也许经历过满城尽飘红裙子的年代,可能追求过流行时尚……不过,新女性的审美观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而在逐渐成熟。

   李享

  那时,我总穿着条破牛仔裤,干净倒是干净的,裤脚边和磨破的膝盖被洗出白色的毛毛。吃饭的时候,常从后屁兜里掏出一把硬币多于纸币的零钱,拍在油腻腻的小饭馆桌上。有时候在暗房从显影液里捞出照片,怕影响药效,不敢把手直接伸进定影液里,就在裤子上随便一抹。那裤子被我套在腿上,随地随坐,宽松自在。特殊情况下还在上面写字,留电话号码。它就像我老婆一样陪着我,给我温暖,任我欺负。我想当时校园里可能没几个人记得我的名字,但都记得那条饱经沧桑的裤子。现在想想,那是10年前的事了。

 

7、自我认同为一切之本

  学会自爱始能爱人。当自我认同提升后,我们将摆脱对冲动消费、过激情绪、酒精等的依赖,独自站立,并开放自己。

  某些传统观念告诉我们,孩子要听话,男人要有面子”……这都是把自我价值的评判权交到他人手中。现在我们知道,自己认为自己有价值,自己的选择和评判才是最重要。

   方湘颖

  10年前,我在上海一所市重点化学班读书;而后,在高考时众叛亲离,选了中文;本以为可以心甘情愿地念上4年书,却偏偏内心折腾,觉得中文不足以养活自己,又在大三时,折腾进了计算机系;就在计算机老师要保我研究生的时候,突然发现,我完全受不了窝在床上没日没夜写程序,我要到阳光下,和人交谈,听大家说了什么,告诉大家我想了什么——是的,没有什么比写字更适合我了——于是,义无反顾地,做了记者。

  跑过教育口,转过美容、生活和专题,最后来到《心理月刊》,算是落定了,于是,一待已经两年有余。

  这10年,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认同什么。很幸运,找到了。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内心是喜悦的:我喜欢与人交流,浏览世界的丰富,我了解到人生的珍宝——情感、时间、善良、勇敢、宽容,我要做一份饱含这些元素的事业,这本杂志,正是如此。

  也是这本杂志,帮我找到这些。

   陈甜甜

  10年前,我的名字总是在学校布告栏的两端同时出现,一端是光荣榜,另一端是警告栏——因为逃课和打架。现在回看那时的自己,表面强势,其实内心藏着一个胆怯而自卑的小孩——总想用挑战规则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得到别人的更多注意,于是制造了一个幻象来麻醉自己。

  毕业后来到上海。和每个小城市出来的女孩子一样,我怀疑自己:我真的可以吗?然后忙着学习,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也曾为外人一句你不是上海人啊?看不出来唉而欣然自喜。

  最大的成长还是最近几年,因为工作、结婚,在日复一日的自省中慢慢懂得:最真实的幸福,不是与别人攀比后的满足,只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认同。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内心才变得强大起来。每当我透过高楼的落地玻璃俯瞰时,我感觉到自己同这片土地一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默默生长。


  8、改变是可能的

  我们绝不是否定与基因、教育、环境等相关的决定因素,相反,认知这些,我们更能超越伤痛,主宰自己命运。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在改变着。除了被选择、被改变,我们能否自己选择怎样改变、怎样生活?

   李慧

  10年前,我认为对别人好的关键,就是对别人好。这是受那个时代的标准所肯定的——先人后己,也是受我热血驱使的——奋不顾身的19岁。历经10年,从自以为是到自我否定的转变,方知:对别人好的关键,是对自己好。

  10年中,主流价值观已经悄悄位移,自我尊重成为赢得他人尊重的基本条款。尊重自己是维系一切情感关系的力量源泉。父母、爱人、朋友,都只能先承认你,再承认关系。

  成熟的人,改变一个决定也许只需一瞬间,改变一个观念,10年不多。
但愿一本好杂志,可以缩短你的“10

   王小屋

  10年,我由这一个人,变成了另一个人。并没有重大的个人事件,但无论内在还是外在,都是沧海桑田。城市、职业、生活以及此身所处的时代,都变了。改变的还有容颜——对比照片,我自己都会问:那是谁呀?另外一个人吧?因为,确实不是同一双眼睛了。

  曾经很幽怨,对整个世界投射出不确定的、恐惧的、退缩的甚至逃避的弱光。但现在,我看着我的眼睛,我知道它们是幽默的、乐观的、确定的、勇敢的,我能够直视自己、直视别人以及世界了。

  这一切,我认为,都来自自我意象的改变:我曾经认为我不配拥有一切好的东西,即使拥有也一定会破碎、失去和被剥夺,我曾经不允许我获得幸福……这幅挂在我内心深处的黯淡的自画像,已经被充满生机的、鲜艳的和多彩的自画像覆盖了——我自己知道,这其中,每一个对自我设限的突破,其实都惊心动魄甚至充满凶险。我认为,这就是我已经得到的最大的幸福:10年,完成了这样一个艰巨的个人心灵史工程……

  接下来呢?当然了,不是喊口号,是真的:更好地生活!

  9 尊重自然

  天地万物自有其生长规律,自然的力量是超越人的意志的。我们不能忽视人与环境的基本需求,只能利用而非对抗自然的力量。

  我们曾经高呼人定胜天,我们迅速地拥有了高楼、汽车、高GDP,但是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癌症高发……

   姚岚

  我把美丽的栀子从南方带回北京,它却再也没有开出洁白的花;我把五彩的鱼,养在空间逼仄的玻璃缸里,看着它们一条条死去,只当是玩具坏了再买;我熬夜、情绪暴躁、诅咒现实、极少节制。终于,我病了。

  疾病亦是顺应自然发生,是惩罚,也是自我觉察的机会。世间万物自有定律,自以为是狂妄无知地悖逆,自然要生病。

  病了,居然也就懂了。学习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身体。我,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了解、懂得、遵从,够了。

  尊重自然,不是非去内蒙古种树,不一定要成为摇旗呐喊的环保斗士。观得自身,一切自然自自然然。


   杨耀昕

  作为出生在北京的80后,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10年,北京太多的变化,也见证了太多老北京旧城的消失。曾经西城区的那些胡同、曾热闹非凡的海淀老镇、儿时的北京游乐园,等等。每当看到现在北京的老城还在不断消失的样子,为了这个城市和我们这代人儿时的记忆,我都会马上拿起相机,把它们一张张地记录下来。

 

  10、性感无成规

  性感,首先是接受自己作为女人的身分。她为此自豪,愿意展现。性感没有规范或固定模式,每个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灵感去找寻各自的答案。

   余莹

  女性特征曾被抹煞,女性美曾几乎消失,性感曾是个贬义词,而如今,女人们开始找回它,发展它。不是为了取悦男人,只是女人自己的需要。

  10年前的我,刚刚进入大学,青涩稚嫩,很少去联想性感一词,但对于美的意识已经很强。颓丧的是,在自己对于美的界定中,常常感觉很落败。那种感觉就是,我知道什么是美,而自己不在其中。

  后来在工作中,见过各种各样的女性,她们教会了我什么是魅力。比如有的人体型雍容,但说话的感觉很迷人;有的人脸蛋方宽,但着装风格非常有女人味。而我自己,也亲身实践着变化,比如改变身材。在胖瘦之间,我体验到不同的心境,原来瘦削的美可以很出众,而稍微的肉感让别人觉得亲切。当达到一种美的标准,还会欣赏着另一种美的状态。

  渐渐地,关于美的幻象模糊了,我发现我很难再从头到脚去细细勾勒一个理想的女人。我明白了,其实美有很多种可能性。这很多种可能性,让自己活得自在,也让周围的气氛舒服起来。

 

转载自心理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