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精神是一种素质和智慧

标签:
品味人生宽容情感文化娱乐 |
《品味人生》
实现社会和谐,要用宽容取代狭隘。宽容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弘扬公民的宽容精神,理解、谅解、化解是培植宽容精神的主要途径。人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这就显得尤为重要。宽容是一种处世方法。从宽容的维度来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宽容” 一词最早的含义是君主宽大包容,臣是糊涂昏聩的意思。其意是说,君主好比人体中的心脏,如果心脏被厚厚的脂肪包裹住,就不能宽大包容臣下,就不配当君主。这段史料说明“宽容” 一词中蕴含着儒家仁的精神,一种素质。“宽裕温柔,是圣人的存在状态,亦是圣人如天地之大德。天地圣人,能容乃大,万物相容则不相害。如此各安其所。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深厚的宽容精神 对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价值,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今时代。宽容的道德张力应该得到积极体现。因为宽容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理顺人际关系、协调矛盾,更重要的在于它能促进多元文化互动,它与现代社会基本理念的内涵是一致的。

所以 宽容理应成为现代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支撑伦理之一,理应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宽容伦理的现代性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之研究”,宽容精神有助于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宽容是人的一种内在品性,而且有利于社会成员关系的协调与和谐。个人行为的温和,讲话和气,对他人有一颗宽容的心,儒家认为这是有教养的表现之和。这里说的和是指人的情感纯粹无私,各种欲望和情绪之间的平衡,合乎一种素质和智慧。有了这种精神素质和智慧,一个人对待世事和他人关系就会心态宽容,淡泊名利。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相处除了对社会公共原则遵守之外。还取决于社会个体自身道德品性的修养程度。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的有序性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前提,在一个缺失宽容、充满敌意的世界中,个体对社会的认同往往存在心理情感方面的障碍。换言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理解及心理情感上的接近、沟通,是个体融入社会、担当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和谐的智慧,宽容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宽容精神有助于实现家庭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离不开家庭和谐,因为只有保证每个“细胞” 都真正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要用宽容取代狭隘,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宽容地理解家人的不同意见。我们必须认识到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胸怀,一种精神素质,更需要一种智慧。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实现了家庭的和谐。当然宽容与妥协并不是掩盖矛盾,做到因势利导,有理有节。和谐是家庭幸福之本,幸福的家庭必然是和谐的。会促进一个社会的成熟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弘扬宽容精神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需要,更是一种智慧。(图片来自网络)202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