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下)

(2023-10-08 08:12:18)
标签:

品味人生

宽容

情感

文化

娱乐

因此我们在此也把“传统文化”定位为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三何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精髓”被解释为“比喻精华”所谓“精华”则被解释为“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光华光辉。”从“精髓”本身的内涵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精髓问题既是一个事实判断,也是一个价值判断,又是二者的结合但价值判断归根到底取决于传统文化本身的内在价值及其生命力。因此对于何为传统文化精髓的问题我们既要看传统文化本身内容的内在张力又要看其对现实生活与实践的影响而产生的当代价值。虽然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有时不可避免地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对待传统文化但在学理上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方式宏论传统文化的精髓则显然不妥。众所周之近现代以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一直是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也是当今社会文化沙龙中人们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同一个问题的讨论最终却出现了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不同的选择结果。其中文化虚无主义主张“全盘西化”其实质是一种在文化上以否定民族的文化传统、主张西化为价值取向的思潮。文化复古主义则是一种文化自恋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伟大”、“最辉煌”的文化甚至把人类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儒学文化的复兴上”。这两种观点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究其根源以上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极端态度都是因为没有准确、全面地把握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问题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我们今天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必须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另一种是以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前一种情况有两种表现一是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一切都是传统的好要完完全全不折不扣地回归到“真正的传统”即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应当回到古装戏里去二是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起源于农耕时代的封建文化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而是没落的文化这种观点没有看到文化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流变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忽视了文化具有普适性的一面即在任何文化中都存在其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并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终还是倒向了文化虚无主义。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拥有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其核心内容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因此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具备着育人的功能。正是因为这样《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我国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中学语文课增加诗词的比重继续完善中华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动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可见国家已经有意识地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国人的视线又一次聚焦到“回归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上来。(图片来自网络)2023.1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