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味人生——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四)

(2023-08-13 07:12:36)
标签:

宽容

品味人生

情感

文化

娱乐

《品味男女人生》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品味人生——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四)

佛教文化传入我国后,本着兼容并蓄思想,吸收了儒家和道家的理念,融入到我国文化环境中。伊斯兰教的“顺从、服从”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我见过很多中国特色的宗教景象:在各名山大川中,有不同宗教“各拜各的佛,各上各的香”;就连“寸土寸金”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以前既有实业家投资的东方广场和新东安市场,也有由北京市政府修复的天主教堂。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佛陀住世时,曾以一朵花的花香,来比喻众缘和合。佛陀说:一朵花,是什么香?是花瓣香?是花的颜色香?是花粉香?是花的什么香?不,花香不是哪一个部分香,而是花的众缘和合的香。众缘和合,正是花香的秘密,正是花香的源头,也正是花香的真谛。”这就是宗教和善文化精神。目前中国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还有一些民间信仰,信教的人数至少超过一亿。五大宗教都有和善意旨,比如,佛教主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道教崇尚“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天主教教诲“如同我爱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基督教提倡“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伊斯兰教奉行“只有一种道德规范,就是源于忘我、行善的博爱法则。” 因此,在尊重和维护宗教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应促进不同宗教或同一宗教不同宗派之间拓开心量、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努力实现五教同光、共致和谐。我国各宗教都崇尚宽容、追求和谐,宗教经典、教义教规、道德戒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宽容和谐思想资源。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看过一份“世界佛教论坛”的创建和发展报告,二零零六年在浙江举办的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二零零九年在江苏无锡和台湾台北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二零一二年在香港举办的第三节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同以“和谐世界,同愿同行”,三届论坛的主题都离不开一个“和”字。所以,有人说,和尚就是“以和为尚、中和最上”。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素有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的“六和敬”倡导;道教和光同尘、济世利人,以“道法自然”为和谐的总原则;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创造万物并要其和谐共存、创造人类并要其和睦相处,追求和谐的“乐园”;天主教、基督教认为天主是“上帝”创造的“伊甸园”是和谐乐园,信仰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恢复人与神、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正因如此,我国五大宗教曾共同发表《倡导宗教和谐共同宣言》,提出发掘各宗教的和谐思想资源、弘扬宽容中道的宗教思想、培育和谐向善的宗教文化,体现了宗教界实现和谐、繁荣的努力方向,也体现了人类个体追求安宁、幸福的理想目标。宽容与和谐的宗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世界佛教论坛“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令人印象深刻。也如中华民族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像一致的。在当今促进宽容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时代,宗教界为增进和谐发挥积极作用,也就是在为这个深刻变动的世界,增一分理解与感动,添一分平安与和谐传统文化精神。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和煦,人只有与大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才能让自然万物源远流长,才能让人类不断繁衍进步,俗话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就深刻道出了最高之道就是应归于自然,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去发展、去生存、去探索、去进步。懂得归于自然的自然之美,乃是至高之美。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将会不断进步,自然也会绽放出璀璨迷人之风采!沧桑风云变,规律须遵循。和谐谋发展,携手共前行!我还曾经到过安徽一些名山大川、看过一些秀丽美景,如“古徽州石窟群”花山谜窟风景区,在感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不禁慨叹“天人合一”的博大精深。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合而一致的统一体,是人与自然最稳定的相处模式。中华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把人和自然界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思考,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相亲共荣、和乐融融的美好图景。在中医学中,认为人体本身便隐喻了自然界的组成元素,骨骼象征山脉、血液象征河流、穴位象征星斗、毛发象征草木等等。可以说,人与山川日月、花草树木都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甚至能够相互感通、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融合。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贯穿在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当中。天与物与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为一。浩瀚的自然让人敬畏,只要掠夺必食苦果。在与自然的相处中,人类不能过分地陶醉于征服大自然的喜悦中,因为,人类每一次对大自然的征服,大自然都会最终报复人类,“咽下苦果的滋味”并不可取,因此要反思、要深思!其实人类与千千万万的物种一样,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有一亿多少数民族人口,国土面积有百分之六十四、陆地边界有百分之八十六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大多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国境前沿区,不少是山区、牧区、高寒区、干旱区,相当多的地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处理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牧区发展、特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等规划和政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民族地区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民族团结犹如空气和阳光一样宝贵,得之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视。当今世界有七十多亿人口,二百多个国家,三千多个民族,六千多种语言,一万一千多个独立的宗教。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历史经历,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生存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思想理念,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基因,不同的利益诉求。但无论穷国富国,还是大国小国,我们都倡导平等、诚实、慈善、包容,都追求发展、美好、和谐、和平。和平共处深深浸润在中华文明历史洪流中,不仅贯穿于人的身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由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图片来自网络)2023.8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