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坛摘录一九零

(2023-04-19 11:29:36)
2023-4-17

心不执境,自无分别。对自己的心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以心取心的意思吗?分别而无分别心,这句又是什么意思?难道分别的这个不是心,所以起分别的时候,不是心生分别,是名无分别心?不必纠结自己的心,是说心生善念不必纠结,心生恶念也不必纠结,任心自用,是名不必纠结吗?

----------------------

那么如果你一定要认为这个公案想要说出什么道理来,我觉得也是有的,比如说牛头过了,说的理证,牛身过了,说的即是事证,那么既然理证、事证都有了,为什么还有这个牛尾巴呢?那是说你,虽然头脑能够理解了,身心又有了相应的证状生起,但你尚有这个能证的心在,执着有这个能证之心在,即是你这个未过窗的牛尾巴。

----------------------

有人说不知道,是答案不知道;有人说不知道,是说不起知道与不知道的这个念。所以有人参禅,要的是这个答案,他觉得明白这个答案,即是参会了这个禅;而有人参禅,则是在疑情或在一念不起中体悟这个如如不动之本来,这就是差别。

----------------------

凡夫于见闻觉知的当下,都是这个直指,何况有一定修持经验的这个声闻缘觉呢?只是能见、所见有没有因妄想心染污而已,而这个见的作用,不论凡夫、菩萨,都是没有欺怠的,见就是直见,指就是直指,不会指着这个事物,见的却是其他东西的。但为什么这样的直见或直指,于凡夫来说却见不到真实呢?因为妄想心故,妄想心缠缚,即不见本来,离此妄想,你即能直见本来。

----------------------

有一个批判楞严经是伪经的人,与你有一样的想法在。从小到大所见都在变化,即使这个能见,也因年龄大小,而有清晰、模糊的变化在,所以他认为既然能见、所见都有这个变化,那么经中所说有这个不变化的见性在,这就是一种谎言,所以他认为楞严经是伪经。而这里你想要直指的这个见性,是因年老而有变化的这个能见心或所见色本身么?

----------------------

对凡夫来说,念起则无明妄想随之而起,所以说一念不生,这个是息灭凡夫妄想的一个方便说,妄想不起,即说心之本来。而对觉悟者来说,心生与不生,都是本来,不生谓之体,心生谓之用,体相用一如,即说为本来。

----------------------

有心则有事,无心则无事,你要这样来说事与心,也是不错的。那么,你能无心、无事么?如果不能,你怎么能说善用其心呢?善用者,即自在,有事则用心,无事则心歇,而如果你总是不能歇其心,你说这个心是妄想心、还是自觉圣智所证之自在心呢?

----------------------

我不是说有心与无心的对立,而是说,你这个心起用与不起用,是如何去掌控的?是不是说,你天天在用此心,而从来不曾令此心休息过?从来不曾休息此心的有,那就是佛陀、大菩萨,他们为度众生,从来未曾歇却此心。而对于凡夫俗子来说,如果你不是依无明妄想来妄用此心,你是如何去处理好用心与不用心这样的事宜机制的呢?

----------------------

 生灭、去来是依如来藏而现起的一种妙真如性用,简单点说,叫做依体起用,所以如果把这个用与体当作一个名词概念来理解,这样是不行的。比如这个手,能够抓东西,也能够用来打人,你把抓或打的这个作用,或把抓或打所造成的现象,称作为手,你说这样合适么?

----------------------

从梦的角度来说,这个做梦的人唯是一心,不能说因为梦中有其他人,所以说这个做梦的人,皆有梦中其他人的心。那么进一步来说,梦中的其他人,到底有没有他们自己的心呢?

----------------------

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么这里是把水比作心,还是把月比作心呢?如果把水比作心,则心有多心;而如果把月比作心,月唯是一月,其他的都是月影,这样的话只能说唯是一心了。

----------------------

 坚湿暖动是四大各自的自相,又是诸法形成后所各各具有的共相,比如这个坚硬的感觉,是一切有质碍的色法所具有的共相,所以光知道坚硬这个共相,不通过其他的方式去了解到这个东西其他的特性的话,是没有办法知道这个东西是个什么的。所以这里我想知道的就是,当你用手指去触及这个桌子的时候,除了这个由地大而引起的坚相或坚硬的感觉你能够了知到的,还有什么其他的感觉你能够同时去触及并了知到呢?比如湿相、暖相与这个动相,你能够同时觉知到它存在于这个桌子中吗?

----------------------

硬的感觉是当下产生的,然后要想知道这个硬代表的是什么,或者想要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样硬,这就是依靠过去的经验,通过比较去得出的结论。

----------------------

你的意思就是,只有意识的参与,然后才能见到有东西存在,如果意识不参与,光有这个眼识,它是不能见到或了知到眼前有东西存在的?实际说来,产生这个眼识,需要九缘,其中包括这个意识,所以你要生起眼识来见到眼前的东西,这个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你眼识生起了,用你的这个眼识来照见眼前的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仍然需要这个意识的分别了知,然后眼识才能照见到眼前的东西呢?

----------------------

人虽虚妄,但心实不虚妄,若无此心,哪里会有你我他?问题是,我心我有,但他心呢,有还是没有?如果有,又是谁有?如果没有,又怎么会有他的这些言行举动出现?不依心生,即名外道,所以如果说他没这个心,但又能说话做事、又能表现出喜怒哀乐来,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的,除否是在梦中吧?

----------------------

这是从修证自心的角度来说的,自心圆满了,由自心而现的无明空花自然不再会无缘生起。然后问题是,你自心圆满了,你成佛了,为什么你还能见到这些芸芸众生的存在呢?这些众生是哪来的呢?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