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钟表》课例分析

(2016-08-09 10:23:26)
分类: 2015年小课题-微课案例

程晓莹老师工作坊

微课课例分析记录表

课题

认识钟表

时长

 0316      

设计者

焦楠

观测者

周悦

观测时间

      2016      1   3

1 初步认识钟面,观察得出,钟面上1~12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将钟面分成12个大格。

2 钟面短针为时针,长针为分针。

3 通过举例分析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并得出结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4 通过举例分析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并得出结论,分针指向6,时针过几就是几时半。

 

     

 

1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观察较直观,本课在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大量举例的方法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不会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会单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时间短,突出重难点,语言简练方便自学。

 执教者语调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ppt有启发性。

版面设计主次鲜明。

 

 

1 知识碎片化,不够系统,缺少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

2 不适合长期教学,只能作为教学辅导。

3 外部环境噪音较大

 

1 知识系统化,精确话。

2 语言还需提炼。

3微课的设计对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几分的操作性指引不够。

4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时钟,在转动分针的过程中观察时钟的变化,明白如何正确读时间。

5 课后教师可出示习题让学生思考,在选择、辨别和错误的分析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