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南道一圈游”(1)--光州杨林洞的前世今生【韩国旅游•光州人文】

标签:
旅游韩国旅游光州人文杨林洞郑律成故居 |
分类: ☆郑律成 |
从沉睡中醒来的光州,神清气爽地迎接着新一天的到来。Holiday Inn酒店的早晨已经准备好,优雅地迎接着陆陆续续来吃早餐的客人们。
韩式、日式、西式的各色粥、炒饭、煎鱼肉、寿司、吐司面包、酸奶、水果,漂漂亮亮地排好队,等待客人们前来品尝。
早餐过后,来到此次旅行的第一站—光州杨林洞,因为来到光州是不得不拜访一下郑律成先生的故居的。
光州杨林洞79号是音乐家郑律成先生的故居。郑律成先生是20世纪韩民族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作品旋律优美,毕生致力于发扬中韩友谊。郑律成先生曾在这里度过了小学的时光。
郑律成先生为了投身抗日运动而前往中国,就读于南京的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在南京,郑律成积极参加抗日运动的同时在上海、南京等地学习音乐。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郑律成先生前往中国进步抗日运动的根据地—延安,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并留校从事声乐教育。在延安,郑律成先生得到武亭将军的厚爱,两人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在此期间,郑律成先生创作了被誉为中国阿里郎的《延安颂》以及后来被指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八路军进行曲》等作品。
郑律成先生毕生创作了包括交响曲在内的360余首音乐作品,被公认为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中韩友谊的音乐魂—郑律成先生,是光州引以为豪的杰出抗日运动家,也是为东亚音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音乐家,又是为世界和平和友谊做出不朽贡献的民间外交家。
故居现在已经成为私人住宅,若想进入里面看看,就要叩门征得主人同意才行。我们一行很幸运地得到了主人的允许,才得以看到了郑律成先生曾居住过的地方。也许院子里的一切都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了,只有院子一角的那棵郑律成先生的外甥女种下的树,鉴证了曾经的痕迹。
向主人连连道谢出门,旁边的房子有一些人正在进行修建。徐老师很喜欢在旅行途中与遇到的人交流,这无疑是旅行的一种好习惯,可以更直接有效地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郑律成先生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小区,现在也在一点一点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但是无论如何发展,人们要保护这里的心不会改变。为了完好保存它曾经的风貌,这里对房屋进行修缮时,不允许破坏原来的建筑,只可以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增添。
这里还有郑律成街道展示馆,整条街上有延安颂的曲谱、郑律成生平介绍等展示,两位人气博主老师也饶有兴致地在访客留言墙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示对郑律成先生的敬意。
杨林洞在100余年前,是光州最初接纳西洋近代文物的窗口,是酝酿牺牲和分享的光州精神的发源地,也是基督教文化遗迹和李章雨,崔胜浩屋舍等传统文化财产完好保存的地区。
只要在胡同里转上一会儿,就会发现杨林洞是一个历史与现代相遇的地方。完好保留着拥有百年历史的韩屋以及近现代文化的民宅。不远处就是高楼林立,这里依然不骄不躁地矗立着一栋栋的老宅。历史与现代,活生生的同时展现在眼前。
韩屋一般都有门廊,屋下中空,这种设计是为了通风良好,更长久地保存屋子。韩国的庭院设计与日本正好相反,院子是在屋后,除了通风良好的考虑以外,风水上讲究背靠山,前面有流水,为的是挡住厄运,留住福气。院子主要是家人聚在一起做游戏、晾晒谷物等农事的地方,最重要的修建原则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相融合。李章宇家屋在日本侵略时期,受到日式风格的影响,院子在屋前,并且代替窗纸换上了部分玻璃窗。
李章宇在当时的时代并不是名人,但是因为后来买下这座宅院的人将这里完好地保护并作为文化遗产而变得有名。
最靠近大门的位于院子一角的房子是古时的管家以及现在的守护宅院的人住的地方。
为纪念在光州活动中殉教的传教士欧文及其祖父而建造的欧文纪念阁。通常在这里开展各类讲演、音乐会、电影、舞蹈和学校艺术节等活动,成为了这一地区的文化空间。
杨林洞现在开始慢慢出现了很多现代的店铺,时尚服装和个性好看的饰品等,为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这里的年轻人们。
走着走着,在一处深深的巷子的尽头,出现了一个并不起眼的韩屋大门,门前小胡同的墙角开着一大簇风雅的凌霄花。这是哪里?院子里也是同其他看过的韩屋一样,几间屋子,一处院子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