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2014-08-26 21:37:54)
标签:

亭江炮台

马尾亭江

林则徐

中法马江海战

全国文保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晋安马尾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亭江炮台又称北岸炮台,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南般村,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扼守闽江,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1991年亭江炮台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亭江炮台闭园维修,我无法进入,只能围着围墙拍照,甚是遗憾。

        南般村位于亭江镇的亭头,上连闽安镇,下接东街村、长柄村,南面隔着田野瑟洪塘村、西边村相望,南面临江,与长乐的洋屿村、象屿村相对。北岸炮台就位于南般村临江的一座叫做“北雁山”的小山包上,与之对应的是闽江南岸、长乐猴屿乡象屿村南雁山上的南岸炮台,二者遥相响应,在江面上形成交叉火力,人称“闽安门”,是闽江上的第二道天然险关。在光绪年间萨镇冰族叔萨承钰撰写的《南北洋炮台图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沿江十一座炮台之一:“北岸坐西向东,群山拥后,南属闽安镇,北由亭头可达连江,地隶闽安右营,与南岸对峙,有龙蟠虎踞之势”。

        亭江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是为对抗郑成功而设。《清史稿》记载:“顺治十五年(1658年)筑(闽安)城,置战船、南北岸炮台”。道光三十年(1850年)秋冬,林则徐“数乘扁舟至虎门、闽安诸海口阅视形势”,主张陈设重兵于闽安镇至五虎门一带,并着手组织人力物力对闽江口内的一些炮台进行重修,其中就有北岸炮台,《闽县乡土志》对北岸、南岸、田螺湾炮台的记载是:“岸上建炮台,本林文忠造,台前树竹为障,我有窥敌,敌不能窥我,真天险也”。光绪六年(1880年)对炮台进行重修。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爆发,法国远东舰队在马尾港突袭福建水师,退出时从上游方向沿途摧毁闽江两岸炮台,七月初五下午,法舰集中炮击南、北岸炮台,并派陆战队登岸包抄,毁坏炮台,夺去大炮数尊。光绪十一年(1885年),署理船政大臣裴荫森奏请在闽安门两岸山上建暗炮台,凿洞安炮,第二年炮台建成。抗日战争时期,炮台又遭日军破坏,其后再获重修。1996年,亭江镇政府对炮台进行重修,从遗址中挖出三门土炮,后暂寄在马尾的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山下的岸炮台设五个定向炮位,在六个墙墩间安装五门大炮。墙墩用三合土筑成,底部为椭圆形,呈下大上小形状。左右两个墙墩之间中轴线距离约9米,中间墙距2.3米,前后纵深6米,两墙墩间用硬木嵌入,联为一体,其上覆盖三合土,加以夯实,作为炮位顶盖。顶盖厚约1米,内距地面约2米。五门12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或80-120磅弹阿姆斯特朗炮的炮轴安装于两墙墩中间硬木上,以此承受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后座力。火炮处于两墙墩之间约有60度射界,可以对江面中、近距离的目标进行射击。五门火炮阵地成一字形,阵地左右宽约50米,前后纵深约12.1米。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炮台之亭江炮台(马尾区亭江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