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2022-09-10 20:02:10)
当你观察任何一个发脾气的孩子时,会发现他们并非乐在其中。他们发脾气不是因为喜欢那样做,那不可能是他们预谋的策略,他们只是展现出真实感受,表达失落、愤怒与难过。发脾气是如此,你不喜欢的任何行为也是如此。你可以先想想,这种行为是在传达什么感受?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什么感受?一旦你猜到或发现了,就去确认那个感受。例如,“你很生气,是因为我不准你在课堂上随意讲话?”最后,孩子恢复平静后,你可以跟孩子谈谈,帮他找出更得体的方式来表达感受。“你想要的东西,我没给你,你可以告诉我你生气了。你直接告诉我原因,我就了解啦,这可比尖叫有用哦。”
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我曾遇到个很特别的孩子。这孩子倒不是乱发脾气,而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甚至平时走路还会跌跌撞撞,一不留神摔一跤。听别人说,像这样动作协调不了的孩子,是需要早期干预治疗的,要不然会对孩子今后生活和学习有着严重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孩子的伙伴,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放松,让他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孩子充分地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别人能主动打招呼,轮到角色扮演就能为大家表演,这样的课堂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家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学校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变得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是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胆怯的孩子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孩子提供“说”的机会,让他们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教师要尊重孩子,
作为朋友要坐下来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说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孩子自己的权利,所以不要刻意去强制孩子去做,可以去引导孩子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后一篇:妈妈的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