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2024-07-18 09:15:40)
标签:

伦勃朗

格列柯

委拉斯开兹

丢勒

弗里德里希

再去老绘画馆是在离开德国的前一天。那天正好礼拜日,原本计划去超市给格格巫选些当地零食,不想所有店铺通通关门谢客。你以为这是要把人都活活逼去教堂吗?错!他们是希望把人都活活赶去博物馆。如果你觉得礼拜无趣,购物无门,逛街无人,那么,博物馆门票今天一律从21欧降至1欧。怎样,去哪里消遣,难道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在排队进馆的当口,遇到一家子重庆老乡。妻子是个爽朗人,笑谈他们在慕尼黑定居多年,每个礼拜天的重头戏必然是逛博物馆。原本对绘画一无所知,纯属打发时间,日积月累,现在好像也了解些鸡毛蒜皮。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接着上期的“佛兰德斯低地展馆”,看过好命的鲁本斯,再看苦命的伦勃朗。这位明暗光线的捕捉高手,擅长“用光线强化主体、让暗部弱化边界”,却不幸在三十多岁的巅峰时期,因坚持自创艺术主张远远偏离主流审美,横遭封杀。从此事业败落,穷困潦倒,以至丧妻失子,众叛亲离。

   与精刮的识实务者鲁本斯相反,伦勃朗是见了棺材也不落泪、自始至终昂着头的角儿,他生活虽落魄,信念却巍然,坚持以概括诠释严谨,用简约表达丰富。老绘画馆收藏了伦勃朗的《青年自画像》、《上十字架》、《下十字架》、《埋葬》、《升天》、《复活》、《献祭》等十多幅不那么著名却同样精彩的作品。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西班牙展馆”虽然只占据了老绘画馆的最小部分,但基本上所有西班牙伟大画家都在此有一隅之地。格列柯的《基督脱衣》、委拉斯开兹《年轻的西班牙贵族》、穆里略的《吃葡萄和瓜的人》、小卢卡斯的《维纳斯和丘比特》、戈雅的《军医肖像》。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法国展馆”的藏品从16世纪开始,包括普桑的《迈达斯与巴克斯》,洛兰的《旭日初升的海港》和《驱逐夏甲》,韦尔内的《东方海港》和《日出》,布歇的《蓬巴杜夫人》和《田园风光》,拉图尔的《研读牛顿的弗兰德小姐》等等,不计其数。
   一直喜欢洛兰笔下天堂般的风光,山水牛羊百般幽美,故事人物齐齐退居五线。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德国本土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版画和水彩素描,真是美得无话可说,可惜老绘画馆只收了他的几幅油画。

   小丢天资聪慧出名很早,年青时多次翻越阿尔卑斯山旅居意大利,跟拉斐尔、乔瓦尼·贝利尼、达芬奇都曾有过接触。通过对意大利人文艺术的深入了解,他将透视法和理想比例引进了北方画派,佳作不可胜数,声誉传遍欧洲。这里有他26岁和28岁的自画像,姿态自信,目空一切,活脱脱“舍我其谁”的基督本尊。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夫对德国艺术做出的诸多贡献也被铭刻在册,广为传颂。

《亚历山大之战》是画家受巴伐利亚公爵委托描绘的一幅战争题材作品,展现了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和波斯皇帝的大流士军队的交战瞬间。前景是成千上万绕成漩涡的士兵,左侧是由古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带领的军队,右侧是由亚历山大领军的蓝色军团。身穿战袍的亚历山大临危不乱,策马向前猛冲;大流士三世坐着马车慌不择路,百忙中还不忘回头张望追兵距离。

   绵延不绝的群山,排山倒海的阳光,恢宏厚重的云层,烘托出中央悬挂的嵌板,板上记录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和亚历山大的赫赫功绩。此后,亚历山大帝国取代了古波斯帝国,欧洲泛希腊化时代从此开启。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话说巴伐利亚王国寿命较长,艺术收藏甚为庞杂,仅绘画作品就须分新、老两馆来陈列,老绘画馆展出中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作品,新绘画馆展出 18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的作品。后者趁着疫情期间游客骤减,决定大动干戈彻底翻新,计划要到2029 年才重新开放。因而,属于新绘画馆的许多优秀馆藏,现在被暂时挪到老绘画馆的底楼,和古代大师的作品合并展出。

   它们包括卡拉瓦乔的《伊琳照顾圣塞巴斯蒂安》,科赫的《施马德里巴赫瀑布》,马奈的《卢肯》,莫奈的《睡莲》,梵高的《向日葵》和《阿尔勒风景》,塞尚的《静物》,高更的《塔西提女人》和《诞生》,大卫的《伯爵夫人》,庚斯博罗的《牧群景观》和《希伯特夫人肖像》,塞甘蒂尼的《耕作》,克里姆特的《玛格丽特》,席勒的《痛苦》。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德国画家大卫·弗里德里希,在西方美术史上很少被提起,作品在德国以外也很难见到。几年前,我偶然在一本画册上看到《雾海中的旅人》,顿时失魂落魄,半天讲不出话来。一种淋漓尽致的个人情感,准确击中了我的某根神经。

弗里德里希的人生境遇惨过伦勃朗。他出生德国东北部一个离芬兰很近的小镇,自然条件恶劣,家庭状况不好:七岁丧父,八岁死妹;13岁掉进冰洞,哥哥为救他溺亡。17岁时,姐姐死于伤寒。成年又遇国家动荡,被迫在战乱中颠沛挣扎。弗里德里希是抑郁的。面对命运之神接二连三掷出的无情骰子,谁能不抑郁呢?但和伦勃朗一样,他坚持咬牙打怪,挺过所有劫难。他默默观察宇宙万物,用辽阔静谧的自然山川,对应逼仄喧哗的沧桑岁月;以冷峻孤绝的永恒浓雾,对应渺小悲催的短暂人生。

新绘画馆收藏了他的《雪中云杉》、《沼泽的海滩》、《黄昏的废墟》、《雾气升腾的山景》、《露台》。雪原海洋,混沌不明;荒原山峦,缠绕飘渺。枯萎的橡树,空间深邃;突兀的遗址,时间神秘。手机拍出来的效果很差,现场感受令此刻的所有描述都显得画蛇添足。

   弗里德里希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绝对意义上的浪漫主义画家。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去年慕尼黑:再去老绘画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