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从超市回来,横竖看不惯园子门口那只丑陋的配电箱,闹着要搞几幅图把它埋了。姐姐说:我这里颜料画笔都没有,你拿啥子弄噻?我说附近超市总能买到点东西吧?她说不晓得,可以去碰碰运气。
运气还不错,购得一盒长相比配电箱还不如的丙烯画材。管它三七二十一,头顶秋阳,席地而坐,专心涂鸦。期间有两位邻居过来夸“干得好!”
玩在波士顿,无法避免两大俗:吃龙虾,看枫叶。波市最有名的龙虾馆名叫“合法海鲜”,意思是如果海鲜不新鲜,就不是合法的海鲜。这家店从1950年的小小海鲜市场,转型为美国东部最大的海鲜连锁餐厅,靠的是专门的品质管理实验室做后盾,保证食物品质的新鲜度可达“美国A级”标准。
在有满满西部牛仔风的“合法海鲜”总店落座后,姐姐建议我点一份中号的清蒸龙虾,“原味龙虾佐融化的黄油,口感最为鲜甜。”她说。我生怕中号不够量,又加了海鲜汤和烘烤小土豆。结果虾肥肉多,海鲜汤干货满满,小土豆实则中土豆,这堆东西即使对“大胃王”之我,也远远超出了负荷,必需和姐姐分享,才不至于撑爆肚皮。
隔天和朋友逛商场,发现另一家“合法海鲜”连锁店,更为宽敞体面。请你吃龙虾,我豪迈的说。熟门熟路地点了比清蒸龙虾更香甜的油焗龙虾,外加一盘嘎嘣爽脆的蔬菜沙拉、六只皮焦肉糯的烤土豆,吃得昏天黑地云里雾里,感觉耳畔有人高唱: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啦啦啦.....
被我称为“巴记切糕”的核桃巧克力为姐夫自创,是我吃过的米国最佳甜品,只因它难得没有甜到发齁。
姐姐和姐夫第一次回国带的礼物中,要数“巴记切糕”最受待见。爸妈给足姐夫面子,赞不绝口。我和姐夫说:下次不做这么甜会更好。老好姐夫呵呵笑:甜品不甜咋个做噻?我不以为然:很简单呀,少放糖嘛!果然,改进后的“巴记切糕”虽然仍是如假包换的甜品,但适度的甜,提升了巧克力的苦和核桃的香,让这款其貌不扬的点心上了几个档次,成为姐夫最为得意的招牌茶点。
到姐姐家的第二天晚上,姐夫问我想不想吃爆米花,我说想吃“巴记切糕”,还想看它的制作过程。姐夫说过程不复杂,无需微波不用烤箱,只要一点能熔化黄油和巧克力的热能就行。
的确,几种食材摆上台面,不到半小时,切糕诞生了。姐夫说放冰箱里冷藏一小时口感会更好,我早已看得喉咙都伸出爪爪来,哪里忍得住,直嚷:快点切开嘛,先尝一块再说噻!
远离加拿大的寒风苦雨,来到阳光朗照的波士顿,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同姐姐围炉夜话。
虽然天气并不冷,姐姐还是一到傍晚就让朋友去库房抱木柴。她深知我的壁炉控情结无可救药。
姐姐蹲在壁炉前,熟练地用干树叶引燃柴火,时不时拿火钳调整一下它们的角度,保证火舌能均匀地舔到每根木头。我捧着咖啡,靠在放有盆栽植物的条几边,对这套流畅的动作百看不厌。
姐姐拍拍手上的木屑,坐进对面的椅子。薄荷、迷迭香、咖啡、木柴混合的香味,让我们沉沦在一种欣快的麻痹中,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时间,就此开启。